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四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司”本是唐代尚书省六部下面的官名。宋代,由于户部、盐铁、度支三个司掌握全国财政,此三司的地位提高。王荆公为神宗相,提出,把三个衙门重新组织起来,统一到新设立的衙门“制置三司条例司”。司马温公对此极表反对,他说,财政该由三司管,三司失职,可以换人,不该让两府侵其事。上述材料表明:

①神宗朝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

②王荆公试图加强相权

③王荆公是改革派,司马温公是保守派

④王荆公主张改制,司马温公强调人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科举制

D.谏议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A都有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

B.其长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C.地方官员之间分权和制衡

D.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我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典型表现为

A汉代设立中朝

B.唐朝设三省六部

C.宋代设参知政事

D.清代设军机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看出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与图中历史现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某学者曾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

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C.甲午战争后的危局

D.《辛丑条约》签订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

A召开国民党一大

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C.整编国民革命军

D.发动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A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建立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C.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

D.独自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计量史学就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导致下图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日益加强

B.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C.中央苏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三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

2图一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其实施的早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二与图一所反映的两种不同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分析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5分近代中国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波澜壮阅,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虽然都是农民起义,但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不过从历史潮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

材料二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但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

1为什么说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

2结合史实,指出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的“很大不同”和五四运动的“时代烙印”。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新”在何处?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的两次大的转折分别是什么。。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北伐军誓词

材料二

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

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

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

这路人是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

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

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

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

——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

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