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王畿地区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礼乐制度遭到各诸侯国的冲击 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 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
|
2. 难度:中等 |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素质修养 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
3. 难度:中等 | |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A. 重视教化 B. 心由性生 C. 心外无物 D. 人性本善
|
4. 难度:中等 | |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最可能的因素是 A. 平民阶层地位的下降 B. 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 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D. 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
5. 难度:简单 | |
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 A. 儒道思想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 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 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
6. 难度:中等 | |
《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 四书五经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 B. 魏晋时期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 C.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 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
7. 难度:中等 | |
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A. 重视人的内在完美 B. 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 C. 强调对物理的探究 D. 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
8. 难度:中等 | |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代 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环境的严重恶化
|
9. 难度:困难 | |
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 A.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渐僵化
|
10. 难度:中等 | |
1755年---1757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屡屡绕开广州口岸,派船去宁波贸易,致使粤海关关税收入锐减。不久,清政府提高了浙江的关税,比广东高出一倍,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对此的合理解释应是,当时 A. 海禁政策得到严格执行 B. 江浙地区经济相对广东更加发达 C. 广东华夷观念非常浓厚 D. 英国正寻求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
11. 难度:中等 | |
1854年,广东天地会的洪兵围困广州,英国驻香港总督包令以保护经商为名,派军舰护送商船向广州城内运入大量粮食、军械等各种物资,最终洪兵败退。这一事件 A. 体现出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B. 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局面 C. 加速了广州附近自然经济的解体 D. 表明英国不干涉清朝的内政
|
12. 难度:中等 | |
清朝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督抚多由满清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1864年,汉族官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清朝中央集权开始弱化 B. 洋务运动在局部地区开展的需要 C. 满汉矛盾最终得以解决 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朝军政局面
|
13. 难度:简单 | |
1898年,山西巡抚胡聘之购来机器设备,并以高薪从天津、汉阳等地招募来30余名技工,开办山西机器局制造武器。该机器局 A. 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直接目的 B. 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C. 产品有利于清军装备的进步 D. 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平等竞争
|
14.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武昌起义获得了成功 B. 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 五四运动影响到武昌 D. 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日本对外扩张示意图,黑色代表日本扩张的范围(含日本本土)。这幅图最早可能出现于 A. 《马关条约》签订后 B. 《辛丑条约》签订后 C. 九一八事变后 D. 七七事变后
|
16.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1937年6月15日,蒋介石向周恩来提出的几项条件。它反映出国民政府 A. 竭力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 B. 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 C. 力图削弱中共的政治影响 D. 联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日
|
17. 难度:中等 | |
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 A. 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 B. 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 C. 试图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 D. 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
|
18.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中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这表明罗马法 A. 没有真正体现平等原则 B. 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C. 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D. 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
|
19. 难度:中等 | |
英国在1867年扩大选举权后,仍旧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男性居民获得这种权利。而德意志在帝国成立的1871年就有一半的民众参加了议会选举。这显示出德国 A. 政治民主化水平远远高于英国 B. 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 C. 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 D. 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20. 难度:中等 |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爵位,凡在合众国担任受益职务,非经国会同意,不得从任何国王、君主或外国接受任何种类的官职或爵位。”这一规定旨在 A. 维护国会绝对权威 B. 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C. 防止封建王朝复辟 D. 保障民主共和政体
|
21.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 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逐渐上升 B. 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C. 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 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
22.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A.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B. 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 C.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 D.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
23. 难度:中等 | |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交往中通行的是资本主义原则,是“富国俱乐部”,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却在某种程度上将“杀鸡取蛋”变成了“养鸡取蛋”。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B. 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依存性加强 C. 发展中国家占世界重要地位 D. 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合理配置
|
24. 难度:中等 | |
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了古巴亲美政府;1960年,美国经济封锁古巴,古巴被迫向苏联靠拢;1961年,美国制造了猪湾事件,派雇佣军侵略古巴,失败后被迫向古巴支付价值6200万比索的物资。这反映了 A. 美国霸权主义导致紧张局势 B. 雅尔塔体制下美苏共管古巴 C. 美国在与苏联竞争中处于弱势 D. 古巴反美斗争导致多极化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并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但钢铁、电力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到1928年工业产值还不到美国的八分之一,为此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32年底,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涨为70.7%;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美国供应苏联飞机或飞机附件,并给予技术援助;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数的93%,基本上解决了多年来困扰苏维埃政权的商品粮供应问题;职工的全年平均工资比1928年增长68%,超额完成18%,但是农民的收入总体处于停滞水平。一五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摘编自《前苏联计划经济》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是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此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底,三大改造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到1957年底,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摘编自《陈云文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结合上表信息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儒家思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顾炎武(1613—1682)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他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他认为当务之急在于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张穆《顾炎武年谱》 (1)根据材料,概括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炎武思想主张形成的历史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