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世袭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但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商业繁荣,小农经济发展

D.郡县制逐步确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

A. 分封制

B. 皇帝制

C. 察举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将入朝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格杀。父亲李渊正在皇宫内湖上泛舟,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李渊无奈,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太上皇。史称“玄武门之变”。这场残酷的夺嫡斗争违背了

A. 宗法观念

B. 华夷观念

C. 重农观念

D. 民本观念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 分封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每到春节,天寒地冻,交通拥挤,但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各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西周正式确立的宗法制在秦朝以后仍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A. 嫡长子继承制长期存在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宗族权力与政治权力密切结合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 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 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 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A. 夏禹

B. 商汤

C. 周武

D. 秦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

A. 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

B. 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

C. 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D.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 维护国家统一

B. 发展社会经济

C. 防御侵略

D. 加强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采取的制度是

A. 皇帝制度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世袭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隋朝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民、工等六部,到唐太宗李世民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唐朝六部名称变化反映了

A. 丞相权力的削弱

B. 避讳制度的沿袭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民本思想的强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 中朝

B. 置枢密院

C. 置刺史

D. 设内阁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

A. 三公决策,辅助皇帝

B. 推恩诸侯,维护统治

C. 攘夺相权,形成中朝

D. 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C.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 分封同姓诸侯国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是

A. 秦朝三公制

B. 秦朝“朝议”制

C. 隋唐三省制

D. 明朝内阁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 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 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 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 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 实行行省制度

B. 实行册封制度

C. 实行三省六部制

D. 设置理藩院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 “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

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 利弊参半

B. 利大于弊

C. 弊大于利

D. 主张废除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监察体制是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重要一环。下列有关古代中国的监察体制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过御史台、都察院等不同名称的机构设置

B. 元朝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完善地方监察体制

C. 提点刑狱司是唐朝的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D. 大体有“世官制”、“察举制”等几个阶段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明代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 明朝皇权较前朝有所弱化

D.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下图是歙县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许国八角牌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牌坊雕刻精美,气势雄伟,可谓古牌坊中的瑰宝

B. 该牌坊的建立,有光宗耀祖之意

C. 许国以大学士兼任丞相,故有能力建此牌坊

D. 牌坊上“先学后臣”,用意在于鼓励家乡人读书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废丞相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设置表明

A. 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B. 中央集权加强

C. 中央机构的完善

D.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 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 《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C. 《三省六部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 《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利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权利的不断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西周分封制

②西汉“中朝”的建立

③明朝的内阁制

④清乾隆帝建立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门户开放”政策

A. 使美国单独控制了中国

B. 是西方列强共同实施的

C.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D. 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A. 汉代宰相位高权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宰相数量增

D. 皇权不断加强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A.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

B. 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

C.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鸦片贸易

B.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 割占中国领土

D.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读图1至图4,然后回答问题: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除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外,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另一对矛盾是什么?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