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 方国头领    B. 郡县官长    C. 商王子侄    D. 三公九卿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这说明商代

A. 是宗法分封制的体现    B.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C.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D.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史记泰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 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    B. 秦始皇勤于政事

C. 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    D.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 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汉代地方封君可收取封地租税:魏晋以后历代分封多为“虚封”,只赐爵位,不予封地。明清时期,封君只发俸银和禄米,与官员无异。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 分封制的消亡    B. 宗法制的瓦解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君主专制的膨胀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分割宰相权力

C. 防止吏治腐败    D. 减轻人民负担

 

详细信息
9. 难度:压轴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英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 察举制的实行    B. 科举制的实施

C. 郡县制官员的选拔    D. 军机处的设置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 宰相权力的扩大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D.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钱穆指出:“就政府来说,皇室的变化就很大。政府中最重要者为相权。因于相权的变动,一切制度也随之变动。……到了唐代,即是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交还政府。此处作者强调的是

A. 唐代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 分割相权的结果是加强了皇权

C. 相权重:新界定限制了皇权    D. 削弱相权造成皇室权力的泛滥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宋名臣奏议》中说:“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由此可见枢密使

A. 仅备皇帝顾问    B. 并非国家正式机构的官员

C. 是监察官员    D. 是皇权与相权之争的产物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洪武九年(1376),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随后地方还设立了掌军事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和掌司法监察的提刑按察使司,与承宣布政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三者互不统属,直接面对中央。这种建制规划

A. 基本承袭了元朝体制以加强君主专制

B. 使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进行分权并立

C. 开启了明代行政体制中民主建设的典范

D. 标志着明清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雍正帝在宫内创设军机处,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往往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无定员,但都由皇帝指派,且同时兼理原来的官职。该举措

A. 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使清朝彻底解决了皇位继承问题

D. 体现了满汉关系的与时俱进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C. 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D. 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在整体地理环境内,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与母邦相独立的殖民点。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 有利于希腊发展工商业    B. 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他在富人以及强有力的极少数人与穷人、无所依傍的大多数雅典公民之间进行调解。他……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实行了改革对政治权力的分配与行使具有深远影响。”这里“他”指的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 妇女

B. 全体公民

C. 外邦人

D. 奴隶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领袖智慧边缘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 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 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D. 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C.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D. 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都

A. 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B. 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C. 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的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A.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B.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意在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D.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布鲁图是罗马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10个金币,契约规定一个月内归还。可是,布鲁图在契约期无力还债。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

卡西可以随意处置布鲁图               ②卡西有权拘押布鲁图

布鲁图有权与卡西协商还债事宜    卡西有权要求布鲁图还债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压轴

罗马法规定,对父母一方不是自由人的,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还详细规定自怀孕至产子,只要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即使分娩时是奴隶,子女仍为自由人。这一规定

A. 反映出阶级矛盾缓和    B. 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则

C. 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    D. 传承母系社会的特点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欧洲中世纪“商人法”中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 习惯法    B. 万民法    C. 公民法    D. 自然法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一   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

材料二  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

材料三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材料四  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

——安徽文化网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周至秦朝与寿县相关的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上述设置带来的弊端?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总趋势。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明朝内阁的具体权力:

(一)票拟、批答。即对各衙门、臣僚进献的奏章,草拟答复或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决策起初大学士们经过商讨后草拟处理意见,然后交由皇帝斟酌批复,若意见不合,則发还修改,这样就形成了皇帝与大学士之间的政治协商。

(二)草拟诏敕与封驳。诏敕的拟订初由翰林院执行,内阁制度完备后,翰林院与内阁分置,诏敕的拟订专由内阁执行。所谓封驳,就是当阁臣认为皇帝的旨意有欠周详时,便可以封还不受,或拒绝草拟。由于诏敕需由内阁发出,这就意味着皇帝的意志无法向下传达。

(三)顾问咨询与劝谏。可分为顾问咨询和密疏进言两类……

(四)会议决策与会审。这是内阁权力由内廷转向外廷的一种体现。内阁会议由内阁、六部、六科、九卿等共同参与,共商国是,其建于内阁建立之初。由于政务“必下内阁而后行”内阁的日常行政权力由此得到巩固。

材枓二    顺治十五年(1658年),皇帝第一次宣布改内三院为内阁,规定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內阁。当时规定:在内阁设置满、汉大学士各2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1人;学士,满人6人,汉人4人。其下还有人数众多的侍读学士、侍读、典籍、中书等工作人员,有满本房、汉衣房,蒙古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诰敕房、稽察房、收发红本处、副本处、批本处等一系列办事机构,成为一个组织庞大的中央辅政机关……事实上,清朝的内阁一直只能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从来没有掌管过重大的机要。因为清王朝一直设置有由皇帝直接掌控的机要办事部门与内阁制度同时存在,并且不容许内阁插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简析内阁制度在明、清两代的历史沿袭及差异性》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朝内阁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内阁与明朝内阁的不同。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指出明清内阁制度变化反映的趋势。

 

详细信息
28. 难度:压轴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理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首席执政官,为了解决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进行了法律改革,制定了许多对雅典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被称为梭伦“宪法”。

在僭主政治时期,梭伦宪法曾因不用而被人遗忘,克里斯提尼则以争取大众乐从为目的,制定了另一个新的宪法,其中包括陶片放逐法……在这次胜利(马拉松战役)后两年……他们初次启用了陶片放逐法。这条法律的制定是由于对当权的人发生怀疑而起,因为庇西特拉图成为群众领袖及将军时曾自立为僭主。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伯利克里说道,我们的宪法并未抄袭邻国的法律;我们是邻国法律的典范而非仿效者。它的治理有利于多数人而非少数人;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之为民主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仰赖法律,它们就会将同等的正义赋予所有存在个体差别的人;如果社会地位以及公共生活的改进取决于因能力而产生的声望,阶级因素不干扰功绩;贫困也不构成妨碍的话(如果一个人能够为国家效力),他就不会因为身份低微而受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立法的意义。概括陶片放逐法突出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什么特点。

(2)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宪政最发达的时期。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宪政发达的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和立法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29.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在人法中对人的概念定义了自然人与法律意义上的人的区别,行为能力的划分以及监护的概念都是现如今法律体系的重要基础。不得不提的是,罗马法对“法人”概念的贡献,共和国后期,法学家开始注意到团体与参加团体的各个成员的不同,帝国时期,法律开始承认某些特殊团体享有独立人格,能够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古代罗马时期发展起了“法人”概念。

材料二   罗马法在其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一系列法律原则,确定了所有权绝对化、契约自由、过失责任三项基本原则。所有权绝对化体现的是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契约自由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繁荣之下需要维护的市场自由秩序。而罗马法的过失责任原则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侵权法规则原则。

材料三   罗马法高扬的司法精神造就了这样一种信念:私权不应为国家公权任意粗暴干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信念牵制了国家公权力的误用与滥用。这种司法精神,也是当代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人类摆脱依附的前提与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玥婵《罗马法的现代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罗马法对“法人”的定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罗马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精神。

(4)综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罗马法在哪些方面对近现代法律形成了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