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德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西周政治是

A. 神权政治

B. 皇权政治

C. 族权政治

D. 官僚政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 宗族关系也是基本的政治关系

C. 采取民主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

D.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如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的名字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将是大不敬。此制度旨在

A. 维护皇权独尊

B. 倡导尊老爱幼

C. 强化尊卑等级

D. 凝聚血脉亲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香火点燃,袅袅青烟把怀念牵系,张张渐变的纸钱,担当起阴阳的信使。”这是一名网友为纪念他的父亲在博客上发表的一首原创诗歌。时下,上网扫墓、发微博祭祖渐成潮流。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 内外服制度

B. 宗法制度

C. 分封制度

D. 礼乐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的是哪一类

A. 王室子弟

B. 功臣

C. 商代贵族

D. 诸侯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块记功石刻说的是

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统一中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是西周一诸侯的妻妾和子嗣状况表。能继承该诸侯爵位的应是

妻妾

子嗣

妻(正室)

A.二哥(20岁)B.四弟(15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3岁)

妾二(侧室)

D.三哥(18岁)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促成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诸多因素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和混战

B. 秦用商鞅主持变法

C. 秦国广纳人才

D. 秦王赢政的胆识和策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制度下的重大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弱化

D. 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韩非子·扬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务细化,各负其责

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这条史实,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大河文明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的早期反映。该制度最早产生于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史学界有“百代多行秦政法”的说法,指的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州郡县三级制

C. 专制集权制度

D. 三公九卿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

A. 日理万机,勤于政事

B. 高度专权,独揽朝政

C. 完成统一,巩固政权

D. 实行分权,集思广益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C. 收藏玉玺,皇帝喜好

D. 皇帝防范丞相擅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总结的选拔官员的标准:“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这说明当时选拔官员强调

A. 能力至上

B. 唯才是举

C. 德行优先

D. 德才兼顾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中谈道:“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为解决“前此选举”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了

A. 科举制

B. 察举制

C. 征召制

D. 九品中正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 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 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 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历史组老师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宋代二府三司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礼部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根本目的

A. 提高行政效率

B. 保证皇权独尊

C. 分割宰相权力

D. 集思广益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 扩大了官吏来源

B. 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 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 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孙星衍等辑的《汉官六种》中记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其“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此时刺史是地方

A. 行政长官

B. 监察长官

C. 军政长官

D. 司法长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史书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A. 中书门下枢密院

B. 三司枢密院

C. 中书门下三司

D. 枢密院参知政事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分封制度被破坏

B. 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 等级制度被破坏

D. 贵族特权被废除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周武王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则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以下对他们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A. 都是片面的

B. 都是相对进步的

C. 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 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皇权的独尊

C. 等级的森严

D. 文化专制的扩展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材料一《后汉书·许荆传》中记载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使另两个弟弟成名,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他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材料二《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如洪定“为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

——两则材料均选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

(2)两种选官制度的用人标准分别是什么?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图片所示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材料一“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