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 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C. 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 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王夫之《读通鉴论》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据此判断,王夫之认为

A. 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

B. 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

C. 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

D. 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 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 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唐会要》卷78载:有大狱即命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卿鞫之,谓之大三司使。又以刑部员外郎、御史、大理寺官为之,以诀疑狱,谓之三司使。由此可知,唐代大三司使和三司使的主要职责是

A. 司法审判    B. 中央监察

C. 宗庙祭祀    D. 选拔官员官吏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 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B. 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C. 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D. 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宋神宗欲改革职官制度,曾讨论枢密院机构是否继续存在,有人建议将其权力合并于兵部。但神宗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因而改制时唯独把枢密院保留了下来,枢密使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这主要体现了宋朝政制的特点是(     )

A. 文武分权    B. 守内虚外

C. 重文轻武    D. 分化事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A. 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

B. 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

C. 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D. 实为皇帝的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        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A. 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 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 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 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据此,恩格斯认为(  )

A. 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

B. 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C. 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

D. 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据溥仪《我的前半生》载:一天,在散朝路上,那位袁(袁世凯)罢官时曾去慰抚的世续指着自己脑后的辫子问袁:大哥,你对这个打算怎么办?袁肃然答道:放心,我还是很爱惜它,总要设法保全它!这主要说明(     )

A.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即将不保

B. 袁世凯是彻头彻尾的顽固派

C. 革命的冲击使旧官员无所适从

D. 守旧势力极力维护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

A. 召开国民党一大

B. 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C. 整编国民革命军

D. 发动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一一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一一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 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I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 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与有的国家只抵抗了几个月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军队英勇抗战达14年之久,牵制和消灭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消耗和拖垮了日本的经济,使其无更多力量入侵澳大利亚、印度等地,也无力进攻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效地避免了苏军两线作战。没有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其他国家将会付出更大代价,胜利也不会来得这么早。材料表明(  )

A. 有的国家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表现出妥协退让

B.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C. 中国军队牵制了日军才使苏军完全避免了同日军作战

D. 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学者高建等认为,它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时,在西安现场观看了与之相关的活动并和那里的村民们进行了座谈。“它”指的是(  

A.基层民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针对港、澳问题说: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这里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意为(   )

A.英国彻底结束殖民统治是顺应世界潮流之举

B.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必须收回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权收回香港

D.中国具备了收回香港的实力并提出了适宜的方针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中方一段时间来对钓鱼岛和黄岩岛问题的实际处理昭告世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意味着以放弃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求得苟安;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的问题上坚持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绝不容忍寻衅滋事,一定会在应对挑衅的过程中赢得主动。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

A. 寻求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

B. 将国内与国外两个大局更紧密地统筹起来

C. 以新型伙伴关系思维推动大国间关系均衡发展

D. 与时俱进拓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前景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罗马法中的许多原则和制度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一审终审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权利主体中的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其中今天最需加以改进的是(     )

A. 契约自由原则    B. 遗嘱自由原则

C. 一审终审原则    D. “不告不理原则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

A. 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B.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著名学者沃尔特李普曼说:如果我们去看一下最古老、最强有力的民主政治就会发现,它们早已把公众舆论搞成了一个谜。那些老到的舆论组织者几乎可以说参透了这个谜,因而能够在选举日制造出多数来。这主要表明(     )

A. 最古老的民主政治就是利用公众舆论

B. 西方的多党制能让人民直接参与政治互动

C. 老到的舆论组织者善于玩弄政治权术

D. 近代西方国家选举结果往往被舆论所左右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    )

A.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 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 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 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 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 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 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周格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

A.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 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 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 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 万隆亚非会议成功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清•梁章钜《枢垣记略•训谕》

材料二: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材料三: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

(1)据材料一,简析嘉庆帝发布上谕的目的,说明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国家事务管理中体现的民主性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例举近代中外“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史实两例。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

材料二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三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