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近代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在1919 年报道中写道:“传播此种思想之发源地,实在北京一隅,他们倡导改良文学之论,一方面为消极的破坏,力抨旧文学之弱点,一方面则为积极的建设,亟筑新文学之始基。”文中的“他们”还 A.掀起二次革命 B.倡导“实业救国” C.倡导民主科学 D.主张“尊孔复古”
|
2. 难度:简单 | |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这种说法( ) A. 不正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B. 不正确。从当今看,中国传统思想依然占据主流文化地位,传统并没有消亡 C. 正确。“打倒孔家店”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D. 正确。白话文运动导致古文阅读理解的困难,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
|
3. 难度:简单 | |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功。“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导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 A. 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 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4. 难度:困难 |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 B. 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C. 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 D. 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
|
5. 难度:简单 | |
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B. 中兔子: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C. 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D. 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
6.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A. 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 B. 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C.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 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
|
7. 难度:中等 | |
某文告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该文告推动了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
8. 难度:中等 | |
1918年深受新文化熏陶的北京大学学生组织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提出了以三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下列选项中不会列入其中的是( ) A.工农的联合 B.批判的精神 C.科学的思维 D.改造的修辞
|
9. 难度:简单 | |
杜亚泉在1918年发表文章说:“吾人往时羡慕西洋人之富强,乃谓彼之主义主张取其一即足以救济吾人,于是拾其一二断片以击破己国固有之文明,此等主义主张之输入,直与猩红热、梅毒等之输入无异!”这表明杜亚泉主张 A.否定对西方文化的曲解 B.西洋文化与传染病无异 C.加大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D.否定共产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
10. 难度:简单 | |
有人将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比喻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三只兔子闹中华”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巨大作用。下列关于三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 B.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C. 五四运动后,三人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D.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哪位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A.康有为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
12. 难度:简单 | |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
|
13. 难度:中等 | |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 变法维新 B. 三民主义 C. 民主科学 D. 社会主义
|
14. 难度:简单 | |
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主张共产党员应全体加人国民党,并应在工人群众中发展国民党组织,认为只有“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这一张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深刻认识了中国的国情 B.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 C.高估了无产阶级的作用 D.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
|
15. 难度:中等 | |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写道: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敗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 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 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
16. 难度:简单 | |
右图是反映国民大革命时期北方军阀攻击南方革命党为“赤化”“赤党”的一幅漫画,图中一位旧式中国女子正拿着一双洋式鞋去试她裹过的“三寸金莲”。其意在宣传 A.三民主义已违背历史潮流 B.共产党已成为革命领导者 C.革命党似女人缺乏战斗力 D.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
17. 难度:简单 | |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誓词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国民大革命 C. 土地革命 D. 抗日战争
|
18. 难度:简单 | |
恽代英在给《新青年》的信中写道,自从看了《敬告青年》后,“渐渐地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对于《新青年》的诸位先生,实在是表不尽的感谢了”。这说明( ) A.恽代英亲自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B.《新青年》只适合青年阅读 C.新文化运动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D.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民主运动
|
19. 难度:简单 | |
“中学”和“西学”谁为体用在中国争论了上百年,“中学”和“西学”在中国相互竞争、相互渗透也有上百年。其中使“西学”对中国影响最大、使“中学”在中国受到冲击最大的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
|
20.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1867年) 材料二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
|
21. 难度: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