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模拟试卷历史(三)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 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B. 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 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D. 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蔡忠惠公文集》载:“中书不知与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之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参与军事讨论),谓兵非职事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A. 门第观念依然较浓厚

B. 科举中贪腐现象严重

C. 科举重经世策论之才

D. 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 礼部

B. 中书省

C. 内阁

D. 军机处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四、null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梭伦改革只不过是以金钱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此观点的得出主要依据是

A. 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

B. 建立公民大会

C. 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D. 发放“观剧津贴”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B.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D. 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公元28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于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这不能表明当时罗马法律

A. 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C. 商人艾哈迈德受到公民法的保护

D. 通行于整个帝国范围之内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该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 实行责任内阁

B. 抽签和轮流坐庄

C. 民众有普选权

D. 选举和议会立法

 

六、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

A. 邦联体制

B. 三权分立原则

C. 联邦体制

D. 民主共和政体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托克维尔评价近代某国政体“既反对君主政体,又反对地方分权制度”,该国是

A. 法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 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 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 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成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鸦片战争                           B.中英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八、null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

A. 把维护国家尊严放在首位

B. 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C. 认识到列强驻京危害最大

D.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 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

B. 《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具有革命性

C.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D. 《资政新篇》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这首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这里所说的匪徒

A. 太平军    B. 英法联军    C. 义和团    D. 八国联军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誓词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国民大革命    C. 土地革命    D. 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在下图所示时期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 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 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 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    D.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民盟罗隆基对马歇尔说:共产党让步大,国民党苦恼多,民盟前途好。此言的背景是(  )

A.国共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的发生

C.重庆政协的召开                  D.北平政协的举行

 

十、null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军旗和臂章是一支军队的象征,下列军旗或臂章代表的军队按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④③

D. ④③②①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下列举措最能体现巴黎公社性质的是

A. 成立公社最高权力机关

B. 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C. 世俗教育取代宗教教育

D. 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和“战争”是分别是指

A. 二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二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

C. 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每年的3月,关于两会的话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从历史渊源来讲,“两会”(政协会议和人大会议)分别始于

A. 1946年,1949年

B. 1949年,1954年

C. 1949年,1956年

D. 1954年,1956年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中保持了连贯性,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主集中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十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 社会制度不同

B. 实施群体不同

C. 主要作用不同

D. 享有权利不同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A.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 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C. 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D. 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47年苏联发表的一幅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图中文字“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意在说明借助该计划

A. 美国控制了西欧经济

B. 西欧实现了经济复苏

C. 美国和西欧遏制苏联

D. 美国与西欧实现共赢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 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 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 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 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十二、null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

B. 世贸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欧洲联盟

 

十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三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