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D.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
2. 难度:中等 | |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又称《王位继承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 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 扩大议会的权力 C. 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 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
3. 难度:困难 |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该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持普鲁士王国的政治优势 B. 促进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C. 保留和坚持君主专制政体 D. 减少德意志各邦国之间的矛盾
|
4. 难度:中等 | |
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民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中的300名议员中有75人终身任职,其余由各省及殖民地的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中的议员则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表明 A. 法国政治上体现共和原则 B. 法国近代历史发展很曲折 C. 法国民主政治已得到完善 D. 法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
|
5. 难度:中等 | |
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曾说:“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独立战争使北美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 独立战争为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C. 民族独立解放应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 D.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更具有深远意义
|
6. 难度:中等 | |
《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为“警惕”专制政治,“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 ②国会可以随时弹劾总统 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批准 ④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和立法行为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8. 难度:困难 | |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帝这一看法的正确分析是 A.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认识到列强对华侵略的本质 C. 将维护国家尊严放在第--位 D. 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
|
9. 难度:中等 | |
史学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开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主要表现在 A. 中国的政治制度开始趋向民主化 B. 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 D. 中国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的一员
|
10. 难度:困难 | |
1847年,洪秀全撰写《太平天日》一书,书中编造了一个上帝指责孔丘教人之书错谬,并对这位圣人施以鞭笞的故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借上帝以泄科举失意之私愤 B. 否定儒学权威,清除传统思想的障碍 C. 理性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端 D. 纯属洪秀全主观臆造
|
11. 难度:简单 | |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演说,“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A. 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B. 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C. 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 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
12. 难度:简单 | |
近代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某条约中有此规定:“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该条约最有可能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13.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就是他拿那种‘四不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 A. 拜上帝教脱离群众思想实际 B. 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C. 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 D. 信仰缺失无法支撑其政权
|
14. 难度:简单 | |
1918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上说:“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依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这体现了作者( ) A.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B.追求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 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 D.强调国家富强的文明意识
|
15. 难度:中等 | |
“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根据上述表述,判断该时期应当是在 A. 新文化运动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
16. 难度:中等 | |
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吾愿死于青天白日之旗下,吾为国民革命而死,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撰写上述日记的时间应该在 A. 1926年前后 B. 1937年前后 C. 1945年前后 D. 1949年前后
|
17.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国民革命运动 D. 南昌起义
|
18. 难度:中等 | |
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 1921年和1922年 B. 1927年和1928年 C. 1937年和1938年 D. 1949年和1950年
|
19. 难度:中等 | |
《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由东方出版社推出,本书记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主持参与和亲历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和评价了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成败得失。在书中我们不可能读到 A. 淞沪会战的得失 B. 保卫大武汉的部署与设施 C. 鄂西会战的检讨 D. 百团大战的战术研究
|
20. 难度:困难 | |
1940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1943年3月蒋介石在重庆出版《中国之命运》一书,提出“国民党是抗战建国、民主复兴的力量和希望”,“只有国民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救中国”,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国民党打算战后还政于民、实行民主 B. 国共两党在为迎接抗战的胜利共同做准备 C. 国民党与共产党继续合作抗日建国 D. 国共两党在为战后建国做理论准备和竞争
|
21. 难度:困难 |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回顾过去,警示未来,指引中国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开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简要评价。 (2)指出材料二中米德博士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种评价的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
|
22. 难度:困难 |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