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2017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12月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

A.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 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 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 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B. 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C.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D.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避免灾难。与此相比周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

A. 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

B. 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

C. 显示出早期宗教文化中越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

D. 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的混乱

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抨击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在秦朝时期刑罚野蛮,肉刑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汉朝初年缇萦救父是二十四孝经故事之一。缇萦,有姊而无兄弟,排行第五,自幼聪慧、孝亲。缇萦的父亲淳于意被人诬陷,要受肉刑的处罚。孝顺的缇萦将父亲的冤情上书汉文帝,以舍身救父得免肉刑的义行,感动汉文帝诏令废除肉刑。据此可知

A. 秦汉推行严刑峻法

B. 汉朝以孝治国

C. 汉朝妇女的地位较高

D. 法制不断进步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汉朝实行分封制时,诸侯“其下属百官,有太傅、丞相、御史大夫、诸卿、百官,略如汉朝廷,除丞相由天子所命外,余皆自置”。以建官治民言,实同于周之诸侯。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郡国并行制

B. 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C. 诸侯掌握了全部的人事任免权

D. 七国之乱的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在秦朝始皇帝时期,有武臣侯王离,通武侯王贲,建成侯赵亥,武昌侯成,武信候冯武择。这些伦侯或列候等只食邑而不专治,实际是封而不建。据此可知

A. 仍然推行了分封制

B. 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

C. 建立了君主专制

D. 形成了三公九卿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B. 当时士人厌倦官场

C. 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D. 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中国近代学者罗振玉在评价某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这一制度

A. 最早开创于夏商时期

B. 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C. 有利于实现中央集权

D. 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 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 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 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A. 君弱臣强权臣擅权

B. 中央集权制度削弱

C. 官员文化素养较高

D. 相权仍能制衡皇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 皇权被削弱

B. 相权得到加强

C. 中书省独揽大权

D. 中书省职能专一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明太祖曾赋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下列相关的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 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和明太祖一样辛劳

B. 废除丞相是明太祖过分辛苦的直接原因

C. 明太祖的叙述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 明太祖的诗体现出古代百僚的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嘉庆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材料表明此时军机处(  

A. 加强了专制皇权    B. 成为中枢决策机构

C. 提高了办事效率    D. 权力超越预期设想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 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 《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 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 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 贵族政治    B. 精英政治    C. 直接民主    D. 代议制民主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在雅典,公民应当表明政治立场,法律明文规诫不发表意见,就要受到惩罚。这表明古代雅典

A. 法制社会特征非常鲜明

B. 公民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C. 法律主导公民日常生活

D. 公民地位实现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据此判断该法

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

B.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C. 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

D.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古罗马法规定合法婚姻的成立须满足:双方是罗马市民,男性已达适婚年龄,女性具有结婚自然能力,且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罗马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B. 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C. 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 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常考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至今,共经历了13位英国首相。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称女王是“政治不粘锅”,这表明

A. 女王掌握着国家实权    B. 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 女王不关心政治    D. 女王毫无政治权力可言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美国1787年宪法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②都实行两院制

③都实行责任内阁制

④都赋予总统解散众议院的权力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为君主立宪政体,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这表明

A. 德皇世袭、无限期

B. 德意志因行专制之实故难以迈进资本主义

C. 德皇也是政府首脑

D. 这是德意志政治向民主化过渡的失败

 

二、null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经总结道:“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 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 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 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

A. 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 “弱国无外交”

C. 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 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两部文献相一致的方面是

A.反封建                            

B.都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C.先进中国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都反映无产阶级的愿望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 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 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 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这里所指的“新的道路”是(  )

A. 武装斗争    B. 寻找革命的同盟军    C. 开展土地革命    D. 工农武装割据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357,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  )

A.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B. 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C.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D. 红军长征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9374月,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毛泽东撰写祭文,写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文中倡导的“阵线”建立的标志是  (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C.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D.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某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 80 余万人,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据自己统计死伤 30万人。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这表明(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全民族抗战的形势逐渐形成

C. 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    D. 国民政府执行全面抗战路线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律文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劓(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第七表土地和房屋(相邻关系)

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第八表私犯

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应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十、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应捆绑而鞭打,然后将其烧死。

——《十二铜表法》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秦律》和《十二铜表法》内容上的共同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律》和《十二铜表法》的进步意义。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近代英美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限200字左右)。

 

详细信息
35. 难度:困难

材料:.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甚至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也是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结果。                                  

一一王希《原则与妥协》

(1)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有哪些具体表现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大妥协”?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