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①楚失华夏 ②吾本生西南,为学慕齐鲁”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⑤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④⑤
|
2. 难度:中等 | |
政治象征是指几乎所有的政治系统都依赖于一些象征符号、仪式行为或特殊话语来维持其运转。下列是殷商时期的政治象征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
|
3.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交纳贡赋义务 B. 周幽王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严密 C. “以藩屏周”观念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D. 周幽王荒淫无道。
|
4.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A. 积极拥戴周天子 B. 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C. 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 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
5. 难度:中等 | |
南宋郑樵称赞《史记》:“司马氏世司典籍,……通黄帝、尧、舜至于秦、汉之世,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据此判断,《史记》的体例是 A. 编年体通史 B. 编年体断代史 C. 纪传体通史 D. 纪传体断代史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为加强专制皇权,该王朝 A. 按军功授官 B. 按血缘授官 C. 以考试成绩授官 D. 以孝廉选官
|
7. 难度:中等 | |
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下图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 B. 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C. 官营手工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D. 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
|
8. 难度:简单 | |
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 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B. 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 C. 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 D. 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
9. 难度:中等 | |
南北朝时期,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一方面派皇家子弟到地方出任各州的牢事行政长官——刺史;另一方面又派出身低微、品级低下的官员到地方各州出任典签。典签职微权重,“一州之事,悉以委之”,州镇要事须典签批准方能实行,“诸州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上述史实表明南朝 A. 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B. 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升 C. 中央集权衰落 D. 皇室贵族势力下降
|
10. 难度:中等 | |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车路、乐器之工……平漫刀矟(长矛)之工……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A. 频繁更换工种 B. 长期在私营作坊干活 C. 职业是世袭的 D. 是临时工人
|
11. 难度:中等 | |||||||||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是唐代
A. A B. B C. C D. D
|
12. 难度:中等 | |||||||||||||||||||
敦煌文书是指敦煌莫高窟所出5~11世纪的多种文字古写本。为研究敦煌政治、经济、社会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有学者根据敦煌文书资料,编撰下表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
13. 难度:中等 | |
宋明理学说的是儒家思想,使用的是儒家术语,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所借以建构思想理论体系的,是佛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因此,如果不懂中国佛学,对于理学的理解和研究,只会是隔靴搔痒,据此可知宋明理学的特点是 A. 三教合一 B. 儒表佛里 C. 重理轻法 D. 格物致知
|
14. 难度:中等 | |
著名学者工学泰指出,“士大夫”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士大夫”中的“大夫”和“士”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的“士大夫”的含义是“文人士大夫”,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唐宋之际“士大夫”含义的变化是由于 A.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B. 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C. 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D. 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
|
15. 难度:中等 | |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描述了广州港陶瓷的出口盛况:“海舶大者数欣百人,小者百余人……商人分占贮货,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一地。”当时,陶瓷成为广州港口交易运输最普遍的商品。材料现象可用来说明宋代 A. 海外贸易有利于充实国家财政 B. 运输条件改善推动了陶瓷外销 C. 广州成为对外出口的唯一窗口 D. 中国陶瓷受欧洲市场的追捧
|
16. 难度:中等 | |
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A.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B. 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C. 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 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
17. 难度:中等 | |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A. 生产区域主要在北方 B. 产品行销全国 C.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D. 以竹子为原料
|
18.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A. 江南地区城市化缓慢发展 B.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 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
19. 难度:中等 | |
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曾说:“人尝谓辅臣(内阁首辅)拟旨,几于擅国柄,乃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 A. 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B. 不享有决策大权 C. 制约了皇权的膨胀 D. 成为最高行政长官
|
20. 难度:中等 |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
21. 难度:中等 | |
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C. 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 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
22.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古代罗马部分法律。这反映了
A. 平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B. 贵族的统治地位逐步动摇 C. 共和国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D. 自由民逐步获得平等权利
|
23.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399年,由500名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初审投票以28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但在苏格拉底的脱罪辩护后,复审投票反而以360票判苏格拉底死罪。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民主环境下缺乏言论自由 B. 陪审团在司法审判中缺乏公正 C. 人文精神被民众广泛接受 D. 直接民主有“暴民政治”之嫌
|
24. 难度:中等 | |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A.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 设立民众法庭 C. 设立五百人会议 D. 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
25. 难度:中等 | |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A. 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B. 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C. 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D. 世界市场的发展
|
26.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A. 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 实业救国兴起 C.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D. 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
27. 难度:中等 | |
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 尽可能占有史料是历史研究主要任务 B. 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必须像艺术家一样 C. 历史研究和认识应建立在想象和推理上 D. 历史研究必须运用历史主义
|
28.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A. 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B. 已经出现了私人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C. 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29.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A. 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B. 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 C. 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建立共和制国家 D. 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
30. 难度:简单 | |
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 从欧共体到欧盟 C. 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 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
31.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存在分歧 ③存在个人崇拜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
32.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
33.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
34. 难度:中等 | |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四(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叛国”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钱穆的主要观点。
|
3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才子和仕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現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 ——摘自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36. 难度:中等 | |
山西是中华早期文明发源地之一,希腊是西方文明源头。在历史上,山西经历大规模移民,希腊也有海外殖民运动。曾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希腊城邦建立以后,便有海外殖民运动,……希腊殖民者共建殖民城邦至少在139座以上。这些新邦为数众多地分布于地中海、黑海地区。……从过程上看,海外殖民通常是由某一城邦发起,它就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它就是子邦——殖民城邦。……殖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由于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寻找土地,也有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而到海外另谋生路;经济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也有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遣送出国或安插于外者;在遇到严重灾荒时,也有殖民海外以求渡过难关者。…… 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希腊世界的奴隶制商品经济获得较充分的发展,广泛密切的贸易联系还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构成了一个海洋与大陆交错、东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最大贸易圈和经济圈…… ——《世界史》六卷本 材料二从秦汉以来,每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而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山西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从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从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葛剑雄《山西移民史序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山西移民相比希腊海外殖民运动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移民和希腊海外殖民运动原因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说明希腊海外殖民运动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