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耕牛的极度缺少 B. 精耕细作的需要 C. 冶铁技术的落后 D. 小农经济的局限
|
2.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 B.具有再生性 C.具有脆弱性 D.具有稳定性
|
3. 难度:简单 | |
《吕氏春秋·孟冬》记载:“是月也,工师校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反映了当时 A. 民营手工注重质量信誉 B. 官营作坊主要生产祭器 C. 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 D.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
4. 难度:简单 | |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 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
5. 难度:简单 | |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 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 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 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 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
6. 难度:简单 | |
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岢峨大舶皎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 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 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 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
|
8. 难度:简单 | |
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 ) A.“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 B.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C.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D.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
9.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主要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D. 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
10. 难度:简单 | |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
11. 难度:简单 | |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
12.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 出现最早的纸币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近代工业出现
|
13.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图》。图示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 A. 与欧洲贸易中占优势 B. 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自然经济总体持续发展 D. 新经济因素获得大量原始积累
|
14. 难度:简单 | |
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B.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 D. 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
|
15. 难度:简单 | |
“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 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 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
|
16. 难度:简单 | |
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业贸易和人口迁移的结果 B.奴隶们在劳动中的创造 C.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 D.工业革命的促进
|
17. 难度:中等 | |
蒸汽和电力作为19世纪两种主要动力,成为两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产物,它们 A. 都源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B.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都是科学家反复实验的结果 D. 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
|
18. 难度:简单 | ||||||||||||||||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A. 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 工业革命促成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 C.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 D. 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
19. 难度:中等 | |||||||||||||||||||||||||||||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 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 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 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
20.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图,其中1914—1920年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中国工业品商品化程度较低 B. 一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 C.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D.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21. 难度:简单 | |
以下是1872年-1894年中国各类近代工业所占份额示意图,此图反映了( ) A.外国资本掌握中国经济命脉 B.洋务企业规模最大 C.中国的民族企业规模比较小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年—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A. 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 B. 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 C. 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D. 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
23. 难度:中等 | |
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20世纪50年代“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 A. 国有经济的优势确立 B.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D. 政治运动波及到经济领域
|
2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A. 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 B. 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 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
25.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史料二 (1)史料一中的“初步成果”指什么?这次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2)史料二中图一中的“社”指什么?图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史料,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功探索有哪些。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双重作用”的表现,并谈谈对“重建作用”的认识。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以下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