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商丘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 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    B. 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

C. 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    D. 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载:“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据此判断,秦始皇时期铸半两钱意在(  )

A. 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 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

C. 显示王权至上和秦朝的大一统    D. 促进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秦汉时期郡守作为中央代表,限于外郡人,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秦汉时期郡守多由中央官员充任

B. 秦汉郡守享有任命郡内各级官员的权力

C. 对郡守的限制和放权巩固了统治

D. 郡守权力过大导致汉代地方分裂割据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

A. 使相权受到了制约    B. 导致武将专权局面

C. 致使行政机构膨胀    D. 推动决策权的转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中的统计表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上述变化的最大影响是(  )

A. 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B. 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C. 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    D. 克服了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

A. 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 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 因俗而治加强竹理    D. 完善基层行政组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廷寄”就是皇帝写给人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

C.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 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二、null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民国学者蒋廷黻曾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B. 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C. 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

D. 战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天津条约》规定:英国钦差、各等大员及其眷属可在京师长期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清政府“特简内阁大学士尚书一员,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各式公文中不得称外国人为“夷”。材料反映了(  )

A. 清朝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

B. 清政府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

C. 京师形成“国中之国”的局面

D. 清朝原有对外交往体制遭到否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东王杨秀清诰谕英国使节:“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

A. 同意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    B. 允许除鸦片贸易外的通商

C. 形成完整的对外贸易体系    D. 主张自由贸易将不受限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清朝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四、null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政府:获得优待,其统治得以延续

B. 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

C. 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

D. 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

 

A.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这一举措

A. 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    B. 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 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    D. 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国全民族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  )

A. 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

B. 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

C. 促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D. 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革命统一战线聚人心

B. 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

C. 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D. 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

时间段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1997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

A. 完善法律程序

B. 突出社会立法

C. 维护国家统一

D. 注重经济立法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  )

A. 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

B. 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别行政区行政事务

C. “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

D. 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

A. “求同存异”    B. “一边倒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提出“第二个中间地带”的理论(即西欧、日本、北美和大洋洲国家),希望中间地带的国家联合起来,成为一支抗衡美苏两国的政治力量。材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

A. 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

B. 日本、西欧具有可以抗衡美国的实力

C. 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 美苏冷战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70年,有国际政要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向国会提出了第一个外交报告”,关于中国问题的那一段是这样开始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被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这位国际政要应是(  )

A. 丘吉尔    B. 杜鲁门

C. 尼克松    D. 田中角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它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这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政策是一个挑战,或者是说这是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这里的“它”应是(  )

A. 华沙条约组织

B. 上海合作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欧盟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列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中三个值得注意的握手细节。这一“握手细节”的变化,从一个侧而反映了现代中国

A. 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

B. 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

C. 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

D. 不结盟政策正式形成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 材料中的全体公民包括外邦人

B. 材料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C. 材料中的民主是所有公民的民主

D. 材料反映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繁荣。当时喜剧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多讽刺社会上的著名人物或者当权人物。这反映出当时(    )

A. 公民言论相对自由

B. 人们认识到雅典民主的局限

C. 喜剧题材比较狭窄

D. 雅典政治生活被少数人左右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制

A. 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产物

B.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 不利于执政水平的提高

D. 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你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坚持司法公正的原则

C.既呆板而又有弹性         D.维护贵族利益的宗旨

 

六、null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在《十二铜表法》产生之前,罗马元老院派出一个3人使团到希腊学习和抄写梭伦立法,当时雅典正值伯利克里时代。后来这3人是编纂《十二铜表法》的十人委员会成员。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 雅典不愧为“全希腊的学校”

B. 罗马人曾经借鉴了希腊人的立法

C. 希腊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

D.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作为“一切公法和司法的渊源”的《十二铜表法》,“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件作依据’”。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 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C.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高度成熟

D. 成为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罗马法中有这样一个程式:“如果AB钱,则判C向B给付”。其中A为奴隶或家属,B为第三人,C为家长。这体现了罗马法

A. 转嫁责任,违背了法律公平正义原则

B. 维护奴隶权益,其债务由奴隶主承担

C. 保障债权人利益,由家长承担附加责任

D. 简便易行,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罗马法早期具有狭隘性、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严重僵化等缺点,随后罗马法逐渐摆脱了狭隘、形式主义的缺点。这种转变发生在(  )

A. 公元前5世纪    B. 公元前3世纪

C. 公元3世纪    D. 公元6世纪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其实施过程中(  )

A. 保证了平民平等参与公民大会的权利

B. 依据自然法精神改正了形式主义的缺点

C. 从理论上承认了公民享有的平等权利

D. 反映出罗马政治体制变化的法律依据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1649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成立共和国。但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等,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变化

A. 说明了君主制比共和制更有优越性    B. 反映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必然结果

C. 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D. 调动了各阶级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详细信息
35. 难度:困难

据统计,1878—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用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英国内阁合法占用下院超过80%的议事时间,使许多其他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这一情况表明英国

A. 议会核心地位逐渐丧失

B. 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 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D. 内阁的权力不断膨胀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托克维尔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中央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有自由和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做法是推行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三权分立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下表是某学者对出席1787年制宪会议的全部55名代表的财产状况和职业统计。作为史料,它可以(  )

制宪会议代表财产状况和身份分布表

A. 佐证美国宪法内容的局限

B. 表明美国工业资本的崛起

C. 证明制宪过程的尖锐冲突

D. 说明美国宪法缺乏权威性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

A. 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 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 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 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下面是近代某国某时期的政体示意图

示意图所示制度的特点是(  )

A. 行政权由元首和内阁共同执掌

B. 内阁独立对议会负责

C. 元首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D. 元首拥有任命内阁、主宰议会等大权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当时的德国皇帝与英国国王相比(  )

A. 产生方式不同

B. 制衡机构不同

C. 任期长短不同

D. 权力大小不同

 

八、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它一系列法律,统称“汉律”。汉律的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四种。律为律条,令为诏令,科为法律适用,比为案例类推。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近代严复曾说:“三代以还,汉律最具。吾国之有汉律,犹欧洲之有罗马律也。”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律和罗马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中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