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74年,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27天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信息表明汉代 A.全面推行分封制度 B.郡国并行弊端凸显 C.宗法观念荡然无存 D.侯国曾经归郡管辖
|
2. 难度:中等 | |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
3.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 A. 春秋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
4. 难度:困难 | |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
5. 难度:中等 | |
礼乐制度出现于中国历史上哪一阶段 A. 原始农耕 B. 方国联盟 C. 封邦建国 D. 大一统国家
|
6.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 公元前7世纪前期 B. 公元前7世纪后期 C. 公元前8世纪前期 D. 公元前8世纪后期
|
7. 难度:中等 |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8. 难度:简单 | |
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
9. 难度:中等 |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
10. 难度:中等 |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 A. 皇帝处理一切事务 B. 皇权至高无上 C. 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D. 皇帝独尊
|
11. 难度:中等 | |
是一副权力结构示意图,它所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
12. 难度:中等 | |
图中白色区域所示的是哪一朝代疆域 A. 西汉 B. 三国 C. 元朝 D. 清朝
|
13. 难度:中等 | |
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晋以后,部分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巩固门阀士族统治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保证选官的公正性 D. 注重门第家世
|
14. 难度:简单 | |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
15.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 隋朝的科举制 B. 元朝的行省制 C. 唐朝的三省制 D. 明朝的内阁制
|
16. 难度:中等 |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17. 难度:简单 |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18. 难度:简单 | |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 A. 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 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 西周封邦建国制 B. 西汉郡国并行制 C.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宋朝文官体制
|
20. 难度:中等 | |
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是 A. 郡县制 B. 郡国制 C. 剌史制 D. 行省制
|
21. 难度:中等 | |
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在于 A. 加强了地方监察 B. 有利于走向民主 C. 违背了历史潮流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
22. 难度:困难 | |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完善 B.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
23. 难度:中等 | |
“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
24. 难度:中等 | |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 元朝实行一省制,下总百司 C.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D. 清朝设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
|
25. 难度:中等 | |
“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这说明作者认为 A. 宰相制度在古代中国有六百年的历史 B. 废除宰相导致明清统治更加专制黑暗 C. 明以前“王室”是统于“政府”之下 D. 有了宰相就必然会有太平盛世的出现
|
26. 难度:困难 | |
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丽王,夫下共击之”。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23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C. 西周分封制度完备为后世普遍推崇 D. 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
27. 难度:简单 | |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 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
28. 难度:简单 | |
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
29. 难度:中等 | |
清代的军机处设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觅军机大臣 时,连太监也须推出。这些规定 A. 避兔了权臣干预决策 B. 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C. 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 D. 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
|
30. 难度:中等 | |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 A. 激化了阶级矛盾 B. 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 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
31. 难度:中等 | |
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 A. 小国寡民 B. 城邦政治 C. 直接民主 D. 轮番执政
|
32. 难度:简单 | |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 妇女 B. 外邦人 C. 全体公民 D. 奴隶
|
33. 难度:中等 | |
《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 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表明古代雅典 A. 注重维护城邦利益 B. 推行直接民主政治 C. 公民缺少民主权利 D. 公民道德高于一切
|
34.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 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 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B. 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C. 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 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
35. 难度:中等 | |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B.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 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 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
36. 难度:简单 | |
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 A. 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B. 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C. 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
37. 难度:中等 | |
右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他整理记录的主题是 A. 法老专制体制 C.雅典民主制度 B. 印度种姓制度 D.罗马法体系
|
38. 难度:中等 |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 A B. B C. C D. D
|
39. 难度:中等 | |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提到:“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该材料反映罗马法 A. 注重证据,讲究公正 B. 保护私有财产与政治权利 C. 成文法与习惯法并重 D. 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40.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卜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
41. 难度:简单 |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
|
42. 难度:简单 | |
在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式的民主(政治平等、轮番为治等)和个人自由是一种奢侈品,罗马人很少表现出对它的兴趣。这主要因为当时的罗马 A.更崇尚权威和秩序 B.仍然处于奴隶社会 C.大肆对外侵略扩张 D.受希腊文化影响小
|
43.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 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旨在( ) A. 保护私有财产 B. 保障平民利益 C. 促进社会公平 D. 维护法律尊严
|
44.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 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B. 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 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
45. 难度:中等 | |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A. 制定完善的法律 B. 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 树立皇帝的权威 D. 传播基督教教义
|
46.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B. 地域决定政治 C. 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 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
47. 难度:中等 |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
4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钿立新的X百人议事会。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迭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节选自岳麓版必修一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雅典人创造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2)材料二漫画《通往公民大会的“通途”》中,禁止了哪些人的通行?结合材料一、二,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材料三。法律是调解社会关系的强制性规范,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氏族部落转化成国家之后,成文法逐渐取代习惯法,成为各国统治者維系自身统治的有力武器,其中以罗马法最为完备。……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