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人在评价某次改革时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次改革指的是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柏拉图改革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古代雅典,人们习惯于根据不同人群的主要生活区域给予他们不同的称谓,下列称谓对应准确的是

A. “平原派”——贵族,“山地派”——下层平民,“海岸派”——工商业者

B. “山地派”——贵族,“平原派”——下层平民,“海岸派”——工商业者

C. “海岸派”——贵族,“山地派”——下层平民,“平原派”——工商业者

D. “平原派”——贵族,“海岸派”——下层平民,“山地派”——工商业者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的是梭伦任首席执政官后人民焦急等待他宣布改革法令的史实,你认为他所宣布的第一项法律制度是

A. 遗嘱法

B. 财产等级制度

C. 解负令

D. 建立“四百人会议”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梭伦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中说: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我都使他们解放。”“他们是指

A. 外邦奴隶    B. 债务奴隶    C. 战俘    D. 平民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由“德谟”和“克拉西”两个词合成,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在梭伦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A. 实行陶片放逐法

B. 为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C.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 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 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 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 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 国王住在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和控制着全体臣民

B. 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 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 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B. 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

C. 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

D. 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伯利克里曾经这样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对雅典民主政治历史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管理国家的新形式

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③民主制度成为雅典精神文化领域辉煌成就的重要保障

④它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存在形式上的差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 铁器牛耕的使用    B. “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 各诸侯国的变法    D. 宗法分封制解体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周朝疆域发生改变

B. 分封制的瓦解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周王权力增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中,涉及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有

①“相地而衰征”

②“履亩而税”

③平籴法

④“为田开阡陌封疆”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变法成为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下图为这一时期各国变法的示意图,其中吴起变法应表示在图中的_______处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鞅少好刑名之学”,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 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

B. 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C. 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D. 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 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

C. 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 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人们对商鞅有不同的称呼,如“卫鞅”、“公孙鞅”,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 自然的崇拜

B. 因功得到的封地

C. 母亲的族姓

D. 所在地方的地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汉书》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中的“务本”所指的是

A. 重视农业生产

B. “燔诗书而明法令”

C. 废除世卿世禄制

D. 大力推行县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史记·商君列传》中这样描写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情况:“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秦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行土地的私有化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总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人这样评价商鞅及其变法,“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②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后世奉行的基本经济政策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行于世

④对人民实行从精神到肉体的严格控制,成为后世帝王的统治原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A. 东汉

B. 北魏

C. 隋朝

D. 唐朝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包括

①北魏统一全国

②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③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④拓跋部经济文化发展落后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北魏政府于484年颁布诏书:“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这项政策规定实行

A. 均田制

B. 三长制

C. 租调制

D. 俸禄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北魏孝文帝曾对当朝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总结:“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项改革措施是

A. 实行井田制

B. 设立三长制

C. 推行租调制

D. 实行均田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B. 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发展

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5世纪的洛阳商业空前繁盛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A. 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 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

D. 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流通,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焉。”对此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 鲜卑族从孝文帝改革后进入封建社会

B. 北魏政府一直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北魏前期商业一度萎缩,孝文帝时有所恢复

D.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有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 汉化政策的影响

D. 雕刻工匠技术水平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引发这种分歧的是

A. 均田制

B. 三长制

C. 整顿吏治

D. 汉化政策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材料表明北宋政府

A. 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B. 限制大地主特权

C. 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北宋时期洛阳人尹洙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说明北宋初年

A. 边防危机严重    B. 重文轻武    C. 实行更戍法    D. 文人领兵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北宋文士宋祁描述当时的社会问题:“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的

A. 冗官问题

B. 冗费问题

C. 积贫问题

D. 积弱问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 “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 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

A. 发展经济

B. 整顿吏治

C.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改革选官制度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

A. 商鞅变法    B. 王安石变法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李悝变法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 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 青苗法、募役法

D. 免役法、更戍法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王安石坚持“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他在变法中直接废弃本朝定制的措施是

A. 青苗法

B. 农田水利法

C. 将兵法

D. 保甲法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考查的内容为

A. 诗赋

B. 八股文

C. 律令

D. 经义和时务策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A. 急功近利    B. 动摇不定    C. 反对变法    D. 软弱无能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事件的结果能够体现上述主张的有

①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

②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

③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下列对社会变法或改革的评价与下面(1)(4)人物均无关的是

A.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 使原有生产关系发生改变

C.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 打击了守旧贵族势力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公元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于

A. 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B. 尼罗河流域

C.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一带

D. 东亚、东南亚一带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 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 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 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1517年,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德意志宗教改革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A. 教皇将《圣经》定为学校的主修课目

B. 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C. 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征收“什一税”

D. 宗教“异端”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人不能愚笨地浪费上帝的财富。朴实和节俭是一种美德,每个人应该巧妙地投资以增进上帝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教派是

A. 天主教

B. 东正教

C. 英国国教

D. 加尔文教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

A. 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 没收教会的财产

C. 反对基督教的权威

D. 确定公民的等级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的文件是

A. 《九十五条论纲》

B. 《至尊法案》

C.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D. 《权利法案》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导致下列左图向右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

C. 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

D. 宗教神学被彻底驱除出科学研究领域

 

详细信息
50. 难度:中等

有人说:“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 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 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 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有史以来,改革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人类社会的改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请回答:

(1)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和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各有何特点?

(2)有人认为这两次改革存在着相反的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存在相反趋势的改革措施。

(3)两次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请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指出两者在影响方面的相似之处。

 

详细信息
5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休耕轮作)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详细信息
53.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极大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

诸侯们几乎都从路德的理论中读出了政府权力和威信的扩张。一个在德意志的一个小角落里进行的宗教研究,竟然和许多群体的利益及其热望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等著作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材料三“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归纳罗马教廷与德意志社会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人改革主张中的相同之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