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8届高三11月期中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A. 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

B. 各诸侯国以农立国

C. 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

D. 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在《古玉新诠》中的这段话表明

A. 玉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B. 以玉入法反映治国方式醇熟

C. 玉的人格化折射丰富的人文精神

D. 体现古代士大夫的政治智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宰”和“相”原是封建贵族的家臣,到秦汉变成了政府的执政官。再后来宰相失职,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执政官。这表明

A. 宰相制度起源于西周

B.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

C. 权力中心由政府转向皇室

D. 官僚政治不断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剌史)以六条问亊,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子弟恃估荣势;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可见刺史的设置

A. 不干涉郡国正常的行政权

B. 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C. 彻底解决了封国威胁问题

D. 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

A. 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

B. 家学体系弊端日显

C. 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D. 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元朝在行省辖区和疆界范围上有很明确的划分,尤其是江浙行省所辖的“四至八到”,史书记载最为明晰,即东至大海,西至鄱阳湖与江西行省南康路接界,北至扬子江与河南行省扬州路接界,南与江西行省潮州路接界,东南到漳州路海岸接界,西南与江西行省建昌路接界,东北到松江府海岸,西北与河南行省安庆路接界。从材料可以得出元朝设行省主要目的

A. 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中央财政需要

B. 打破地理界限加强中央军亊控制

C. 有利于地方官员在行省内的管理

D. 防止武将专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这一倾向是

A. 怪诞化

B. 脸谱化

C. 世俗化

D. 功利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

A. 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

B.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C. 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

D.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572年至1644年,共有1086艘从福建泉州出发的满载生丝和丝织品的中国货船抵达菲律宾马尼拉,这些货物再从菲律宾马尼拉运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据估计,1565~1820年之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白银高达4亿比索,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

A. 白银流入引发了中国的“价格革命”

B.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显

C. 世界市场的贸易中心在亚洲和美洲

D. 中国是形成中的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条约,列强攫取的各种特权构成了对中国实施“准统治权”的制度。在这一条约制度中,有一项居于中心地位成为其他条约特权的基础。这一特权是

A. 租界特权

B. 关税自主权

C. 领事裁判权

D. 最惠国待遇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9世纪50~70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起义,清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赋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清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长远上看导致

A. 中央财权下移

B. 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地方权力不断萎缩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世纪70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1880年淸廷要求群臣对修铁路发表意见,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称铁路运兵“果哀朝发夕至,臣恐或有连合诡谋,使我四面受敌”;“似为外国谋非为朝廷谋也。”筑铁路会贻害耕地、房屋,坟墓,“民间必不乐从”“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以致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材料表明

A. 淸政府内部改革决心不足

B. 清王朝内部腐败十分严重

C. 淸王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自来图治之原,必以明目达聪为要。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频年所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以上文字出自一道上谕,这道上谕出现的背景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太平天国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最能说明

A.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 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事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见解正确的是

A. 认为西安事变是日本间谍所为

B. 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

C. 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D. 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5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 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 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 顺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D. 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政治宣传画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60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宣传画开始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它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 经济发展受挫

B. 反革命残余猖獗

C. 中苏关系恶化

D. 中美关系缓和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据中国政府网数据显示: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23年的总和。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对外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

C.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推动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说:“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其连接点就是内阁,内阁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亦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配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内阁兼有行政权和立法权

B. 行政权和立法权通过内阁有效结合

C. 内阁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 英国政治权力的基本架构混乱不清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1800多艘,“从船的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

A. 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

B. 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

C. 荷兰以小商业为主,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大

D. 英国是靠海盗抢掠起家的,荷兰以贸易获利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8世纪的人们发现,几百年来日本的和服、印度的腰布、穆斯林的宽松裤、拉美的披风几乎一成不变。而英、法两国的时装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 西欧社会的消费水平较高

B. 西欧的社会财富快速增长

C. 产业进步提升了国民收入

D. 政治革命影响了消费行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列雕塑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位总统纪念园内的艺术作品。根据其人物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那位专注听广播的市民正在收听

A. 罗斯福总统宣布实施新政的广播演说

B. 肯尼迪总统关于武装封锁古巴的演说

C. 尼克松总统宣布他将访问中国的公告

D. 布什总统关于九一一恐怖袭击的演说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70~1973年,法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5.8%。但是1974~1980年最髙的年增长率也仅为4.6%,其中1975年还出现0.3%的负增长。1973年以前,法国的通胀率一直被控制在10%以内,但在1974年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5.2%,此后直至1981年,这一数字基本均在10%以上。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法国

A. “福利国家”制度弊端日显

B. “通胀”状态长期存在

C. “混合经济”效果逐渐降低

D. 步入“新经济”转型期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国家不断遭到恐怖袭击;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A. 发达的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B. 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 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D. 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免役之法,据家资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敷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用足,又率其数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阁,虽增毋得过二分,谓之免役宽剩钱。

——《宋史·食货上五》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免役法(募役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局面及原因。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利。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詹姆士一世对英格兰的传统一无所知,……最终导致革命爆发,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此后,又经历近四十年的曲折过程,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败现象日益严重。1850至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参选议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上院联邦议会和下院帝国议会是全国立法机关。联邦议会代表各部,议员为邦政府派遣的高级官员,按照邦政府指示统一投票。联邦议会主席由宰相兼任。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它的决议必须经联邦议会通过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号,是“联邦之首”。皇帝可不经议会同意而自由任命首相和文武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两个议会。普鲁士宰相同时即是帝国首相,直接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40年代历史事件简表

以上为20世纪4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已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证。(要求:论题准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