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 加强皇权

B. 倡导尊老爱幼

C. 凝聚血脉亲缘

D. 强化尊卑等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    

A.“郡县”优于“封建”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封建”优于“郡县”

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决议指出当前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这一决议应该出自中共    

A.二大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七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19377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这表明

A. 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 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 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 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A.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B.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已经成熟

C.仍然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文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后者很好地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斗争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 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 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二、null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依法治国方略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从中共“一大”党纲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变化,表明了

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

②将普遍的革命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

③党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

④党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

“一国两制”的方针

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C

《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

1982年宪法的颁布

中国进入了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瘦肉精、地沟油等泛滥,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2007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九三学社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提出应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共同行使立法权

B. 全国政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职能

C. 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D. 民主党派对社会发展有重要贡献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52年我国高教系统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人。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 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

B.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 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科技领先,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 求同存异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一边倒”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伯里克利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能够作为反驳证据的是

A. 雅典民主机构

B. 雅典居民比例

C. 雅典公民投票用的陶片

D. 苏格拉底之死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按照古代雅典法律,原告指控他人时,必须提供指控的理由,以及认为被告该判何罪的理由。至于指控罪名能否成立,取决于控诉双方的辩论和陪审团的投票多少(陪审团投票多者意见为最终标准),而不是事实本身。苏格拉底在当时就是自负傲慢和采用斗争手段一步步激怒了陪审团。最终陪审团投票决定了他被处死的命运。这段材料

A. 说明雅典法律维护公民的利益

B. 说明民主原则对司法的介入

C. 雅典司法程序过简

D. 说明雅典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向它发起挑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8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l%;第3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等。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

A. 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

B. 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

C. 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

D. 突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A. 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

B. 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C. 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在下图中①、②、③处依次对应的应是

A. 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

B.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

C. 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

D. 《十二铜表法》、万民法、自然法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5、16世纪发生的那些事变: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商业发展、民族国家等,都不是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只是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点上先走出一步,结果就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对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和专制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最后用暴力革命解决了个人专制的问题

②最后用非暴力手段建立现代政治制度

③光荣革命前实现了向立宪君主制转变

④英国克服专制权力推动了自身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 主权在民原则

B. 天赋人权原则

C. 各州自治原则

D. 各州平等原则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 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 不具有普适性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具有借鉴意义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这里的“它”是指

A. 国王

B. 议会

C. 内阁

D. 首相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为协调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

A.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B. 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

C. 构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 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 工人运动的兴起

B. 城乡差别的扩大

C. 经济危机的发生

D. 垄断现象的出现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标明英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次运动提出了“争取普选权”、“普选权问题就是饭碗问题”的口号。以上史实说明

A. 工人阶级的斗争已经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B. 科学社会主义已成为英国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

C. 工人阶级要求通过政治变革改善自身的经济地位

D. 建立工人阶级政权成为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科学共产主义产生的前提是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史进一步发展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

D. 进步的思想家在实践中观察出历史动向

 

四、null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下列四组图片有一定的历史联系,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 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C.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D. 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A. 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B. 世界经济全球化

C.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 第三世界的崛起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 联合国

B. 欧洲共同体

C. 华沙条约组织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假如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假如它们之间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

A. 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 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 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 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 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 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国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近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