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寿光市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宋太祖在殿试时对举人们说:“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这说明宋代“殿试”

A. 解决了豪门把持政权问题

B. 杜绝了科举的舞弊行为

C. 有利于寒门学子参与政权

D. 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通典·官职》中记载:“(刺史)常以八月巡视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岁初,尽诣京师,奏事。”这表明,刺史的职责是

A. 考察荐举优秀人才

B. 维护地方治安

C.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D. 监督皇帝言行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这反映了礼乐制度

A. 明确权利义务

B. 具有神权色彩

C. 维护社会秩序

D. 体现教化功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存在许多同居共财的家庭,如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朝陈兢一家“十三世同居”。上述现象反映了

A. 家国的紧密结合

B. 等级秩序森严

C. 世卿世禄的延续

D. 宗族观念浓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A. 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私恩者,耆宿大儒(指年高有德望者),多见废弃。”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 只推荐年轻人为官

B. 按军功大小授官

C. 容易形成帮派集团

D. 提高了官员素质

 

二、null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孙中山说:“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的谏议大夫和清朝的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他认为古代中国的监察谏议制度

A. 削弱了皇权

B. 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

C. 杜绝了腐败

D.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自秦汉以后,中央政府通常规定地方行政、军政、财政、监察诸权分立,长官各设正、副,彼此制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削夺宰相实权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扩大统治基础

D. 实现地方分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措施或制度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①西汉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设置节度使

③宋朝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④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最能体现此治国策略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北宋

C. 元朝

D. 明朝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所有合法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也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这体现了雅典民主制是

A. 轮番而治

B. 全民参政

C. 间接民主

D. 直接民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人说:“古代雅典民主制度是人类对民主政治的伟大探索。”其“伟大探索”有

①议会制

②任期制

③比例代表制

④差额选举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古罗马的阿奎里亚法规定:“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对该规定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极力维护贵族利益

B. 关注民事侵权问题

C. 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D. 明确保护私有财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12年,罗马帝国颁布《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这一规定

A. 表明罗马法进入成文法阶段

B. 利于维系社会稳定,帝国统一

C. 确保了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D. 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866年,晚清大臣斌椿出洋游历归来后写道:“公议厅各乡公举六百人,公议地方工事,意见不合者,听其辩论,然后施行,君若相不能强也。”他描述的应是(  )

A. 英国议会    B. 英国内阁    C. 德国帝国国会    D. 德国联邦议会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2016年1月美国总统民主党人奥巴马再次动用总统行政令,颁布了一系列控枪新措施。奥巴马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共和党人的大肆批评,称其颠覆了立法部门的权威。这反映了

A. 总统权力至高无上

B. 奥巴马违背了宪法的规定

C.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D. 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特点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862年,俾斯麦发表“铁血演说”,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德意志帝国宪法》中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B. 帝国国会普选产生

C. 帝国国会立法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

D.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839年,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做出这一决定的是

A. 国王

B. 首相

C. 议会

D. 内阁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图示能反映1871年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两个规定的共同作用是

A. 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

B. 实现了三权分立

C. 限制了总统履行职能

D. 确保了民主共和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国1875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896年,德国首相俾斯麦说:“反对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最高层”是指

A. 皇帝

B. 首相

C. 联邦议会

D. 帝国国会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表明

A. 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B. 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明确反清

C.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性质相同

D. 辛亥革命吸取太平天国教训获得成功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陈旭麓曾说:“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当道德的愤怒仍然同旧时代连在一起时,正义者是不可能战胜非正义者的”。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戊戌变法

B. 义和团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材料评论的现象

A. 导致五四运动爆发

B. 加速“一战”结束

C. 形成战后冷战格局

D. 促成国共两党合作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场灾难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评价中国近代某一事件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清政府要惩办‘首祸诸臣’,并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上述条款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贱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一事件

A. 体现强烈的爱国精神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 推翻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上述观点主要说明鸦片战争

A. 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B. 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C.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D. 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该状况的出现是由于美国取得了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协办定关税权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该观点认为,促使“中华文明转型”的首要因素是

A. 列强的侵略

B. 主权的沦丧

C. 清政府推动

D. 反侵略斗争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这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甲午战后,有人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该认识的产生主要基于

A. 清政府腐朽无能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洋务运动的失败

D. 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放也。”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B.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C. 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

D. 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该言论最有可能发表于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签约》签订后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其共同点不包括

A. 中国的主权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B. 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C. 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

D. 都遭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统治腐朽

B.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 辛亥革命的影响

D. 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巴黎公社革命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明巴黎公社革命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C. 是社会主义革命伟大尝试

D. 实践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1922年,中共“二大”在对中国国情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接受了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这表明两党合作是基于

A. 性质趋向一致

B. 革命任务相同

C. 政治目标一致

D. 指导思想相同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改造方案纷纷提出。这反映了

A.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

C. 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分化

D. 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英勇的3月18日运动是人类从阶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曙光。”

“曙光”的含义是

A. 马克思主义诞生

B.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C. 工人运动的兴起

D. 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1917年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该言论的直接背景是

A. 二月革命的结束

B. 《四月提纲》的发表

C. 十月革命的胜利

D. 苏维埃体制的建立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从农村革命根据地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

A. 革命对象的变化

B. 革命力量的变化

C. 革命道路的变化

D. 革命前途的变化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文中“革命思潮”是指

A. 空想社会主义

B. 自由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民族主义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是基于巴黎公社

A.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 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引发

D.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居然过了两年。不管将来结局如何,假定万一推翻,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材料实质上肯定了

A. 《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B. 二月革命的结果

C. 《四月提纲》的发表

D. 十月革命的成果

 

详细信息
48.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下列有关探索的史实正确的是(  )

A. 大革命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八七会议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C. 秋收起义后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

D. 中共七大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歌曲保留了历史演进的记忆,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二送红军大路旁,红漆桌子路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祝愿红军打胜仗”

②“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③“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④“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④②

 

详细信息
50. 难度:中等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其基座上的雕塑作品,每一幅都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C. “抗日敌后游击战”表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D. “渡江战役”标志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1949年到1954年,中国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变革不包括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D.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详细信息
52. 难度:中等

由于长期以来官贵民贱、官尊民卑的意识,人们心目中没有民可以告官的观念。新中国成立后,打破这一传统观念的标志是颁布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详细信息
53. 难度:中等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这表明“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 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 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对立

D. 战时同盟基础丧失

 

详细信息
54. 难度:中等

美国施行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但事实上欧洲经济获得发展后,反而通过一体化等途径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 未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

B. 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 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D. 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负担

 

详细信息
55. 难度:中等

“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是苏联,一个是美国,而这两家都不敢打。”这是因为

A. 人民渴望和平

B. 西欧的崛起

C. 两国势均力敌

D. 中国的强大

 

详细信息
56. 难度:中等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毛泽东曾形象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这说明

A. 美国霸权地位丧失

B. 非洲国家控制联合国

C. 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D. 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详细信息
57. 难度:中等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这表明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①不结盟

②反对霸权主义

③睦邻友好

④独立自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58. 难度:中等

1947年,丘吉尔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为改变上述状况,西欧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

②逐步走向联合

③努力改善与苏联关系

④力图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59. 难度:中等

1963年,针对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问题,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材料主要表明

A. 法国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B. 戴高乐反对欧洲一体化

C. 美国反对欧洲走向联合

D. 欧洲联合进程受到阻碍

 

详细信息
60. 难度:中等

80年代中期邓小平说:“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势日趋缓和

B.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地区冲突日益减少

C. 中国应该领导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新时期中国外交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61.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上明确宣布:“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广大中间地带国家的关系获得了显著发展。中国与大部分邻国通过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此外,中国与亚非新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外交关系。从1956年到1965年的十年间,有26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使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翻了一番。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能获得当时广大中间地带国家的认同?

材料三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期,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1971年,尼克松提出,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在本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前途。”尼克松根据对国际上力量格局、美国国际地位、以及面临挑战的认识,开始调整美国的全球战略,改善对华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详细信息
6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的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黑格尔

(1)据材料一,指出黑格尔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爱国主义情结的高涨,广大民众的政治觉悟也普遍提高,要求当家作主的愿望愈益强烈。人们不仅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战,而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入到政治生活中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政策和行动,使广大民众对民主政治产生巨大的心理认同,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参政热情。

(2)据材料二,概括人们参政热情提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选举民主,即多数决策,主权在民;协商民主,即广泛参与,集思广益;自治民主,即民族平等,群众自治……选举民主是关键,协商民主是纽带,自治民主是基础,各种民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激发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建设?

 

详细信息
63. 难度:中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据材料一,概括盂德斯鸠的思想。运用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说明这一思想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材料二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沿岸地区。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驻华公使在北京签订《胶澳租界条约》。

第一项胶澳租界

第二款……大清国大皇帝已允胶澳之口,南北两面,租与德国,先以九十九年为限。……

第三款德国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国不得治理,均归德国管辖,以免两国争端……

第二项铁路矿物等事

第一款中国国家允准德国在山东盖造铁路二道:其一由胶澳经过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往济南及山东界;其二由胶澳往沂州及由此经过莱芜县至济南府.。……

第四款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三里内,如胶济北路在潍县、博山县等处,胶沂济南路在沂州府、莱芜县等处,允准德商开挖煤斤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亦可德商、华商合股开采,其矿务章程,亦应另行妥议。……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

(2)据《胶澳租界条约》,指出德国获得了哪些侵略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材料三宋教仁认为:“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今究其实,则共和政体未尝真正建设也。”……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力倡责任内阁制和政党内阁,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后企图用合法的政党竞争来建设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努力。……因此,当宋教仁要用自己所代表的这股力量“钳袁”的时候,阴险狡诈的袁世凯使用非法的暗杀结束了他的生命。……宋教仁的血又从反面告诉世人;在一个没有民主的社会里是不会有真正的共和民国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概括“今革命虽告成功”的表现,并分析“共和政体未尝真正建设”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