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一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该图是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3850年—3550年文化遗存中的宫殿复原图。它可以从一个角度印证传说中

A. “家天下”的出现

B. “公天下”的昌盛

C. “邦国制”的产生

D. “大一统”的形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这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陈姓,即周武王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许姓源于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许。以上说明西周分封的对象还包括

A. 王族子弟

B. 功臣

C. 先代贵族

D. 平民百姓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侯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它反映了周初

A.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诸侯崛起冲击分封制度

C. 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

D. 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

B. 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C. 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

D. 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

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

③采用集体劳动

④劳动产品归贵族所有,并向周王交纳贡赋

⑤随着井田制的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管子·轻重乙》中提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 冶铁技术有所发展

B. 铁制农具全国范围使用

C. 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D. 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形成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

A. 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B. 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C. 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D. 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A. 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 刺史制的建立

C. 郡县制的推行

D. 科举制的确立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 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 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 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 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根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题文)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它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分散居住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

A. 严防农民串联造反

B. 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兵役

C. 便于压迫剥削农民

D. 为国家生存筹措人力物力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汉书·艺文志》:“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隶书是汉代出现的

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③隶书便于书写

④隶书是由甲骨文直接演化发展而来

A. ②③

B.

C.

D. ①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 汉家制度常以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 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 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 汉宣帝时儒生的地位开始下降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    B. “以仁入法

C. “心即理也”    D. “致良知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秦始皇亲近法史,儒家没能占据统治者的主流体系,但在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的劝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 儒家思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C. 下级官吏抵制中央坑儒政策    D. 郡县制度未能得到儒家支持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A. 皇权不断加强

B. 长期处于分裂

C. 外戚势力衰落

D. 皇权相对削弱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 儒家的民本思想理念受到重视

B. 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

C. 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

D. 农业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

A. 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 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 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 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隋文帝时期,社会事务繁多,尚书省和各部门向皇帝的报告大量增加,甚至连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也要向他报告,皇帝只好早起晚睡。这反映出

A. 隋文帝对大臣不够信任

B. 政务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C. 君主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D. 政府部门无任何决策权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隋朝时期,除了创立科举制度,还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还建立起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隋朝以上制度建立的主要作用是

A. 有利于政府统治机制完善

B. 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直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 标志着封建皇权的强化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     )

A. 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 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

C. 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 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通典·田制》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

A. 小农经济日益壮大

B.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

C. 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

D. 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在政府的支持下翻译了大量佛经;唐朝皇帝追尊老子为祖先,玄宗亲注《老子》,下令所有人家必须家藏一本,开元二十年还以老庄列文取士。这表明此时

A. 佛道二教实现良性融合

B. 道教思想社会基础牢固

C. 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D. 政治权力影响思想传播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唐朝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    

A.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             B.买卖日历成为普遍现象

C.新技术影响了行政管理             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

A. 官员选拔日益严格    B.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C. 宰相权力更加削弱    D. 政府机构趋向精细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宋真宗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谏诤,阻止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仁宗说: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我的脸上了啦,却不得不取消原来的任命。这说明宋朝

A. 台谏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B. 文官政治制约君主专制

C. 皇帝知人善任心胸豁达

D. 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但唐代自安史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职的。宋又变成政府财政权专落在司的手里,独立设置“三司”机构。三司的设置

A. 只是为了分割宰相权力

B. 政府职能发生了一些转变

C. 调和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D.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           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

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 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 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 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 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 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    B.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C. 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D. 人们对于外国稻米的喜好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宋代大中祥符九年采纳广州知州的建议,“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搡香、异宝听赍赴阙。其余辇载重物,望令悉纳州帑,估值闻奏。非贡奉物,悉收其税算。”并且限制外国使团人数。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 限制对外政治交往

B. 鼓励民间贸易

C. 减少朝贡贸易损耗

D. 实行海禁政策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

A.天人一理           B.格物致知        C.反省内心         D.心外无物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宋代叶梦得在《石林家训治生要略》中提到:“人之为人,生而已矣。人不治生,是苦其生也,是拂其生也。”将家训文化提升到治生思想的高度。以下对宋代家训文化发展的原因探究具有说服力的是

A. 宗法“家国同治”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统一要求超越前代

C. 社会发展推动士人阶层认识自我的结果

D. 治家思想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发生新转型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跋中说:“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

A. 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

B. 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 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

D. 社会变动促成主流文学形式变化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 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 解决军粮供应问题

C. 发挥地方上的自主性

D. 加强对“三司“的管理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且因随奉 撰述谕旨权势日崇。这表明

A. 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 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

C. 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详细信息
44. 难度:困难

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

B. 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

C. 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

D. 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时,“六卿伺色探旨,若六曹吏称次者,也惕息屏气,而不敢有所异同。”《明史》记载:“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黄宗羲指出明朝“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材料表明

A. 六部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

B. 宰相制被废除后,相权流向皇帝、内阁、六部、太监

C. 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

D. 后宫地位提高,分享一定的政治权利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图)一战即发。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东风(    )

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

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

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                      

 

详细信息
48. 难度:简单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 ②③①⑤

B. ②①⑤⑥

C. ①③⑤④

D. ④③⑤⑥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亚曾经出现过文化共同体和经济贸易商业圈,各国相互往来频繁。今天东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域之一。中国是东亚的重要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东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相互依存性。

材料一古代中、日、朝三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从中国的隋唐帝国时期开始的。此前三国的交往,可以称为早期的交往。从朝鲜半岛的历史来讲,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公前11世纪中期~前2世纪中期),它们的建立者和统治阶层都来自中国移民。秦汉时期辰韩深受秦文明的影响……古代中日之间的交往,据推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一带先民,就可能有人从海上移民来到日本列岛。徐福东渡的传说,实际上是秦汉之际中国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个缩影。文献记载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在两汉时期,汉光武帝赐金印于倭王,则是一个典型的实物例证。古代朝日之间的交往,先期主要表现为移民风潮。当时从朝鲜半岛来到日本的移民,既有朝鲜人,也有生活在朝鲜的中国人。移民为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汉文化和生产技术,大大促进了日本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1)据材料一,古代中、日、朝三国早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这一时期的交往,中国对当时东北亚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三国社会发展、交往内容与早期交往相比又有什么新变化?

(2)读图,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港口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什么地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分布在图中的哪些区域?说明理由。

材料二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宋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解货物,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宋会要·蕃夷》),宋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以此作为扩大贸易额的奖励。市舶之利在两宋国家财政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宋高宗绍兴廿九年财政总收入为四千万缗,而市舶司竟获二百万,居岁入总数二十分之一。”

材料三宋朝经济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革命产生出直至19世纪仍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东京城打破了唐朝长安城坊市分离封闭的商业结构,《清明上河图》显示了商业气息的浓厚,宋时的商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公元1201年)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金属货币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最早的纸币产生了。到南宋,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建有流通职能的纸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3)依据材料,分析宋朝“商业革命”出现表现及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50. 难度:困难

材料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秦代的户籍除一般人民的编户籍之外,由于各色人等的社会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闾左”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

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不过,在西汉初,除男子要登录年龄外,其他人恐怕是只书县名数即可。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至武帝时代,汉代户籍制度臻于成熟。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尊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

——清·梁章钜《枢垣纪略》

材料二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该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