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
2.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
3. 难度:中等 | |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
5. 难度:中等 | |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
6.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元老院 D. 民众法庭
|
7. 难度:简单 | |
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与下列哪个官职或机构类似 A.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廷尉 B.汉朝的尚书台 C.唐朝的门下省、中书省 D.元朝的中书省
|
8. 难度:中等 | |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 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
9. 难度:中等 |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建立,这主要是因为 A. 议会权力加强 B. 法律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 C. 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 内阁制度形成
|
10. 难度:中等 | |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有①选举 ②议会立法 ③保留君主 ④内阁拥有最高权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1. 难度:简单 | |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围绕美国的政治制度,各州代表意见分歧较多,反复讨论。其中,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麦迪逊主张 A. 建立专制政府 B. 建立权力制衡的政府 C. 无政府主义 D. 加强中央集权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A. A B. B C. C D. D
|
13. 难度:简单 | |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中法马尾海战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
14. 难度:简单 | |
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 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 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 解放军入北京城 D. 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
15. 难度:简单 |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 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发生 D.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
16. 难度:简单 | |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 探索出一条在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 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 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17. 难度:简单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A. 加紧立法工作 B. 加紧普法宣传 C. 加紧总结文革教训 D. 加紧平反冤案
|
18. 难度:简单 | |
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 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 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 C. 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 缓和同美国的敌对关系
|
19. 难度:简单 |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 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B. 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 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D. 中越关系走向缓和
|
20.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A.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C.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
21. 难度:简单 | |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这种主张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派别 A. 抵抗派 B. 顽固派 C. 洋务派 D. 立宪派
|
22. 难度:简单 | |
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的企业是 A. 轮船招商局 B. 天津机器制造局 C. 发昌机器厂 D. 开平煤矿
|
23. 难度:简单 | |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 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C.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体制 D. 创办的企业采用封建方式管理
|
24. 难度:简单 | |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不包括 A. 清政府的支持 B.外商企业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封建经济的解体
|
25. 难度:中等 |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其产生晚于中国无产阶级 B. 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 D. 其产生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6.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产生于 A. 洋务企业 B. 外商企业 C. 民族工业 D. 封建的手工作坊
|
27. 难度:简单 | |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吞并朝鲜 B. 向中国东北扩张 C. 解决国内困难 D. 满足其他列强的愿望
|
28. 难度:简单 | |
甲午战争中,下列哪几次战役是在中国境内进行的 ①平壤战役 ②威海战役 ③黄海战役 ④辽东战役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29. 难度:简单 | |
1895年底,帝国主义势力在长江航线上自东向西最远可到达的通商口岸是 A. 汉口 B. 沙市 C. 宜昌 D. 重庆
|
30. 难度:简单 | |
《马关条约》签订后,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 A. 英美 B. 德英 C. 俄德 D. 美德
|
3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
32. 难度:困难 | |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完成: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作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
3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温家宝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从1949年到1971年,中美敌对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33年,尽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巨大好处。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额几乎为零,美国政府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破例允许美国公民回国时可带回100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现在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请回答: (1)197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的内容是什么? (2)1972年美国为什么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1972年中国为什么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4)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