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这些都反映出当时( )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丧失 B.已经涌现出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D.面临亟待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
|
2. 难度:困难 | |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 A. 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B. 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
3. 难度:中等 | |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B.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 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
4. 难度:简单 | |
明万历史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 A. 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 B. 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 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 D. 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
|
5. 难度:简单 | |||||||||||||
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B. 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C. 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 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
|
6.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我国内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29.2%上升到1957年的32.1%。由此可知 A. “一五”计划加速了工业化 B. 国民经济重心转向了内地 C. 工业“大跃进”局面已形成 D. 沿海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
7. 难度:困难 | |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20、歼—10红旗—22等六款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A. 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 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C. 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 D. 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
8.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对侵权纠纷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公元前3世纪《阿奎利亚法》则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被害物于杀害前一年内与最高价额相当的金额。”上述变化反映了罗马法 A. 打击侵权行为,体现法治文明 B. 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C. 维护私有财产,主张惩罚报复 D. 尊重基本人权,强调轻罪轻罚
|
9. 难度:困难 | |
据十九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该报告揭示了 A. 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 B. 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 C.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D. 城市环境与文明风尚的关系
|
10. 难度:中等 | |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 A. 扩大了国王权力 B. 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 C. 破坏光荣革命的果实 D. 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
11. 难度:中等 | |
《罗斯福传记》的作者弗雷德尔评论道:“尽管他希望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以克服萧条,他仍然步其他业强国的后尘,走向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 计划指导,国家干预 B. 放弃企本位制,美元贬值 C. 以工代賑,刺激消费 D.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
12. 难度:中等 |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A. 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 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C. 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D. 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有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 ——《时代周报》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你认为史景迁的观点是否合理,并对此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材料的观点进行认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认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颁布了《置屯田令》,任命枣祗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枣祗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一部分交给军队去耕种,这叫军屯,另一部分招募流浪的农民来耕种,这叫民屯。民屯50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屯民不隶属于郡县,而属于典农管辖,所以他们被称为“典农部民”,或称“屯田客”。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军屯以士兵屯田,设绥集都尉管理,60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军屯最初大都是临时因地制宜,规模较小,直到曹丕掌权时期才大规模地推行开来。《三国志-魏书》记载,“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使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摘编自张作耀《曹操屯田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