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汉光武帝设尚书六人。尚书官位低微,但“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同时设中常侍等宦官多人,掌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 进一步提高皇帝决策的权威性

B. 降低宰相在中央机构中的地位

C. 确保皇帝诏令按照程序来实施

D. 完善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 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去魏氏之弊法,更立一代之美制。”材料中“魏氏之弊法,代之美制”分别是指

A. 察举制与屯田制

B. 屯田制与科举制

C. 均田制与府兵制

D.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    D. 内阁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曾指出:“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这说明希腊城邦制度有利于

A. 公民直接参政    B. 公民忽视道德    C. 公民张扬个性    D. 自由主义产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雅典“实现了古希腊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雅典实现这一思想的主要途径是

A. 人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B. 陪审法庭保障公民的权利

C. 陶片放逐法加强政治监督    D. 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以上材料不能反映的是《十二铜表法》

A.量刑较重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不尊重生命

D.重视维护人身名誉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B.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C. “皇帝有权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D.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举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且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数……”这一法律规定对当时英国国内哪一政治力量最有利?(    )

A. 工业资产阶级    B. 大庄园    C. 骑士贵族    D. 金融资产阶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

A. 共和主义    B. 集权体制    C. 宪政主义    D. 联邦主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体制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 1791年宪法

B. 1792年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C. 1875年宪法

D. 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俄国一外交官谈到:“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这一乱事”是指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辛亥革命时各省的“国旗”使用情况如下:

旗帜

使用地区

十八星旗

湖北、湖南、江西

青天白日三色旗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

五色旗

江苏、浙江、安徽

 

这表明

A. 独立的省份都是武力夺权

B. 革命者都放弃了反满思想

C. 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D. 国内对青天白日三色旗的普遍认同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后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这一举措有助于

A. 国民革命的胜利    B. 缓和阶级矛盾

C. 巩固红色政权    D. 团结全民族抗战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宜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 的。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

A. 反对欧美文化    B. 强烈的爱国精神

C. 抵制近代技术    D. 打败了侵华列强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它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在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一一社会历史条件下。”这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

B.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天才设想

C. 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

D. 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37821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的》,双方“约定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多数国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此条约的签订

A.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抗战处境    B. 打破了美国对华的优势地位

C. 表明了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D. 是民族统一战线推动的结果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53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 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511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两位领导人都强调“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应动摇。“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都坚持(  )

A. 四项基本原则    B. 一个中国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改革开放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 另起炉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后,欧洲丧失了政治、经济优势

B.为了抗衡美苏

C.西欧国家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D.为摆脱美国的控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冷战的终结为美国支配全球市场提供了条件,“全球化”的概念便是理论根据。但美国要遏制那些谋求地区霸权的国家,必须依靠地区性“2号大国”作为补充,这种“2号大国”在亚洲就是日本。这反映出冷战后的世界

A. 大国强权、霸权主义与多极化趋势并存

B. 美国等发达资本国家开始主导“全球化”

C.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D. 日本建立政治大国的国际条件已经成熟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材料二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________

赔款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_______

其他条款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2)依据材料二,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开埠”方面出现的变化,指出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辛丑条约》的内容体现了此时清政府与列强之间是什么关系?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归纳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军民抗争起到什么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大谐三编》。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干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官吏贪脏六十两以上即枭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遭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1872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宜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了《秘密投票法案》。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

——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出现差异的政治根源。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首先意味着身份的平等。他眼中的民主化的过程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然而托克维尔本人又是一个贵族,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人民直接参加暴力革命的反思,使他多次表白,他并不热爱民主,他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种“贵族本能”使他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民主所潜在的那种“盲目的本能”,即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

——摘编自《托克维尔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主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