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单元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史料是(  )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商业出现的新特点有(  )

商业市镇兴起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雇佣工人

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最能够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   )

A. 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B. 地区、行业间存在社会分工

C. 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D. 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中国(    )

A. 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 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角度分析,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D.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 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D.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 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

B. 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

C. 专业化工商业城镇大量出现

D. 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杭州东街(现建国北路)的丝行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开张,四月的小满一过,近到笕桥、乔司(方言茧桥”“缫丝的谐音),远到南浔、湖州,投售土丝的蚕农摩肩接踵……。东街的土丝收购价一高,德清、海宁的蚕农摇船赶来了……。从中可以得出:

A.杭城丝织业十分繁荣                B.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

C.杭城经济文化生活丰富              D.资本主义萌芽始现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你是怎样评价其经济政策的?

材料二: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2)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材料四: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雍正帝

清乾隆年间规定:“凡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3)材料三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新的经济因素,指的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其成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