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 专题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单位。这反映了我国工商业

A. 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 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出现

C. 公有制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 国家资本主义占优势地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据统计,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601912371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全面的普查所得到的准确的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的直接作用是

A. 作为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依据

B. 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C. 作为实行三大改造的依据

D. 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据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图《大豆过江》: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类似的漫画在当时中国大量出现,这可以印证那时的人们普遍(  

A.陶醉于虚幻的现实   

B.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C.满足于富裕的生活   

D.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①是鸦片战争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势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③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到独立后转入现代发展轨道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十年探索后期、文革前夕的中国面临对内探索遭遇曲折、经济困难,对外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1964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北京工作会议,毛泽东要求全党把三线建设当作很重要、很紧迫的战略任务来看待,他表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要搞第三线基地,只有那么多钱呀,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

A. 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    B. 中央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C. “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D. 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

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倾错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

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     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下面的示意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导致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A. 国家投资的侧重点差异    B. 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 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 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人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 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 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 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D.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比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     )

A.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 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 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 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中国很长的历史都是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并迅速滋长贪官污吏,导致农民起义……。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材料二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制度转型,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经济学家何正斌的《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经济发展“渐进”的基本路径(或政策、理论、阶段)。

(2)就经济而言,材料一中所说“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存在哪些负面作用?请结合明清时期的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3)建国初期我国借鉴苏联模式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