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宋代诗人叶茵在《田父吟》中写道:“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 妇要桑。”此诗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自给性 B. 田园生活的艰难性 C. 农业生产的富足性 D. 男耕女织的分工性
|
2. 难度:中等 | |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称牛为“田牛”,秦国还制定了“厩苑律”,规定奖励饲养耕牛的办法。这说明当时秦国 A.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B. 注重保护牛耕农业 C. 畜牧业得到了发展 D. 农业生产最为发达
|
3.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 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D.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4. 难度:中等 |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 中央集权弱化 B. 流民问题严重 C. 土地兼并缓和 D. 自耕小农衰退
|
5. 难度:简单 | |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B. C. D.
|
6. 难度:简单 | |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 自耕农经济 B. 田庄式经济 C. 屯田制度 D. 租佃式经营
|
7. 难度:中等 | |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 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
8.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
9. 难度:简单 | |
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
10. 难度:中等 | |
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 A. 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 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 C. 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 D. 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
11. 难度:中等 | |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
12. 难度:简单 | |
清康熙年间,烧制出了大量如下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有家族、股份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 瓷器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外销商品 C. 清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 D. 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
13.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 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 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 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 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14. 难度:简单 | |
清代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 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 主观上是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思 D. 这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点历史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
15.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
16. 难度:中等 | |
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明清时期,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能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二者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B.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 中西方的交流完全断绝
|
17. 难度:简单 | |
乾隆帝时规定福建省牯仔头(一种适宜航海的大船),桅高篷大,利于走风,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这说明当时 A. 中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 B. 中国远洋航海技术严重落后 C. 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D. 中国商人无法开拓海外市场
|
18. 难度:简单 | |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 统治者的偏好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
19. 难度:简单 | |
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
20. 难度:简单 | |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 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 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21. 难度:中等 | |
李鸿章在奏请设立轮船招商局时称:“各省在沪殷商,或自置轮船,或挟资本,向各口装载贸易,俱依附洋商名下,若由官设立商局招徕,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这说明设立轮船招商局意在 A. 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B. 加强政府对市场垄断 C. 开创股份制企业模式 D. 辅助军亊工业的发展
|
22. 难度:困难 | |
据《钱门塘乡志》载,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同(治)、光(绪)年间,男耕女织,寒暑无间。 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上述现象说明 A. 传统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B. 近代棉纺工业发展迅速 C. 男耕女织生产分工明确 D. 列强加大了商品的倾销
|
23. 难度:简单 | |
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A. 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B. 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 C.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
|
24. 难度:简单 | |
1908年,芜湖商办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吴兴周出任总经理,经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注册了“黑白月亮”商标。该商标能够注册的最有利的条件是
A.“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加快
|
25.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1913年中国从国外进口的棉布达到1900万匹,棉纱250万担,但到1919年前后,进口规模锐减到棉布1400万匹,棉纱130万担。这主要是由于 A. 中国已实现丁关税自主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 倡用国货运动有力抵制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26. 难度:简单 | |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B.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D.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27. 难度:简单 | |
1928年某报刊登了啤酒公司的广告:“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 法币改革的实施 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D. 经济危机的影响
|
28.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简单图示。图示中两个“低谷点”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帝国主义的侵略 C. 法西斯侵华战争的破坏 D.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挤压
|
2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管子说:“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说“富国以农”“事本而禁末”。 材料二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尽管在中国古代,农民“春耕夏耘”,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
30.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宋代的“城市革命”,是中国城市从封建的农业经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第一步。这时,城市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复杂局面,尤其是商品货币经济带来的新因素,也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开始产生重大影响 ——施亮《北宋的“城市革命”》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材料二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三漫画《财神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把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