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876年,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C. 近代通迅技术传入中国

D.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A. 电话    B. 电报

C. 邮寄信件    D. 电子邮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

A. 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    B. 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

C. 向海陆空立体发展    D. 向机械牵引力演进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 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 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C. 中西文明在抵触中相互渗透

D. 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B. 当时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C. 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不高

D. 修建铁路便利列强侵略中国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1917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 火车

B. 轮船

C. 飞机

D. 汽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预备立宪时期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B. 北洋政府时期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C. 中国人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是在1920年

D.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邮政系统正式接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关于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世纪冯如制成的中国第一架飞机

B. 20世纪初冯如制成的中国第一架飞机

C. 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的开通

D. 中国首条航线北京—上海航线的开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面包和洋葱炒鸡蛋。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起丈夫购置的西装。”这段描述中可以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①西装

②穿衣镜

③面包

④四合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西风东渐,铁路轮船、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①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②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增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④是外国资本入侵的结果,中国的资源完全被外国控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可见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09年12月26日,全球首条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大、时速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正式投入运营。关于中国铁路事业,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最早的铁路是清政府修筑的唐胥(唐山到胥各庄)铁路

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③2003年,世界上第一条碰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商业运营

④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 冯如

B. 詹天佑

C. 莱特兄弟

D. 陈纳德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本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晚清

A. 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 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 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 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克伦斯基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15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文章。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A. 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为“先生”

B. 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C. 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D. 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 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 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 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 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B. 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司事者,……以铁线之一端画

字,其一端在千里外,即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该通讯设施在中国最早出现

19世纪

A. 六十年代    B. 七十年代

C. 八十年代    D. 九十年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近代有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 铁路运输

B. 电报电信业

C. 航空事业

D. 航海事业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0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2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2万公里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材料二 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1877年清政府用银28.5万两将这条铁路赎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唐山到胥各庄铁路。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以骡马拖拽,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

——周积明《最初的世纪》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世界铁路在1870到1913年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缘铁路收归国有,朝廷定为政策,初川民并无异议,嗣见借款合同失败,关系国家存亡,名为国有,实为外人所有。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材料三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材料四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路权的奥秘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

——以上材料均引自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兴建方面的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