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 A. 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 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 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
|
2. 难度:中等 | |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 宣扬“知行合一” B. 否定孔子思想 C. 反对“格物致知” D. 强调主体意识
|
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的废除,斩断了2000多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强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的根基,好像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进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该观点旨在说明 A. 科举制的废除冲击清朝的根基 B. 戊戌变法加剧社会秩序的混乱 C. 政治制度的变革应当循序渐进 D. 传统入仕渠道受阻引发了革命
|
4.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材料主要表明 A. 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 B. 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 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 D. 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
5. 难度:中等 | |
“那里的纪年方式混乱不堪:公元、民国、昭和、大同:那里有很多人群共生共荣:本地人、逃荒去的、开垦去的、侵略去的、做梦去的。”文中的“那里”应是 A. 日据时期的台湾 B. 北洋时代的山东 C. 伪满时期的东北 D. 汪伪治下的上海
|
6. 难度:中等 | |
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道:“我们如今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这反映出当时党的任务是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C. 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D. 纠正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
|
7. 难度:中等 | |
雅典公民有权对公民大会已通过的决议提出控诉,如理由正当,陪审法庭将废除该决议,并处罚责任人。如控诉证据不足,则要处控诉者巨额罚金。据此可知雅典 A. 陪审法庭具有立法权 B. 司法审判效率低下 C. 公民享有法律否决权 D. 民主监督机制合理
|
8. 难度:中等 | |
德意志历史上举办过数次宗教改革的百年纪念,受不同的历史处境影响,每次纪念活动的关注焦点与历史解释都有所变化。某年纪念活动关注信仰自由与政治自由的联合,反对奴役、不宽容与迷信,具有民族主义色彩。这一年应是 A. 1617年 B. 1717年 C. 1817年 D. 1917年
|
9. 难度:中等 | |
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团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于斯大林时期己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由此可知,该学者 A. 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 B. 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 C. 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 D. 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
10. 难度:中等 | |
尼克松为改善中美关系,决定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农业部认为这是增益本国农业的大好机会;财政部认为此举有助于从中国大量获取原材料:而国防部则表示不满,认为出口的一些商品“可能会被中国用作军事或更大的战略用途”。这说明美国对华政策 A. 促进中美关系改善 B. 体现不同集团妥协 C. 彻底摆脱冷战思维 D.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
11. 难度:中等 | |
国际企业管理学会主席阿兰·鲁格曼断言:“虽然存在着一些推动全球化的经济力量,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美、欧、日)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该学者意在指出 A.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并行不悖 B. 文化差异是多极化的主因 C. 跨国公司推动区域化集团发展 D. 经济全球化难以真正实现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满清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根据上图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取出一个关于美国能源消费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逻辑严密。)
|
14.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眸】 材料:曹操募民大规模屯田于许昌一带,其屯田收租之法是,将官田出租给佃户。如佃户用官牛耕田,政府分六成,佃户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则政府与佃户各分五成。曹魏在每一州郡设置田官进行管理。据载,曹操要在邺城建造宮室,命并州刺史梁习从上党供应木材,梁习便请求“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以耕种获粟,将所得作为准备供应木材的費用。《三国志》说:“魏式之初,岁有千万斛,以冲兵戎之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作用。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犹太人兴起了锡安主义运动,提倡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国家。“一战”后期,战局陷入僵持状态,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意识到锡安主义者在各国的广泛影响,都希望得到该运动的帮助。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外交大臣贝尔福一方面都较为同情锡安主义运动,另一方面考虑到既能结好在美苏两国根基颇深的犹太人力量,又可让犹太复国主义这支背景深厚的政治力量依附于自己,为战后英国在中东的控制权谋利益。与此同时,以魏兹曼为代表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也在积极游说。1917年11月2日《贝尔福宣言》发表,宣言指出:“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愿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但应明确理解,不得做任何事情去损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者损害其他国家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犹太人认为《贝尔福宣言》是建立独立的犹太国家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一直把它视为阿拉伯民族灾难的根源。 ——摘编自潘光、于建华、王健《犹太民族复兴之路》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尔福宣言》发表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贝尔福宣言》产生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盛宣怀(1844-1916年),江苏常州人。1872年,进入北洋通商大臣之洋务幕府,直接参与洋务事业。盛宣怀曾多次表达其对维护中国实业利权的见解。他认为经办洋务企业的基本思想是保中国之权,争洋商之利。如果再修条约,“宜援各国力,力争权利。“为防止洋商侵占利权,他进而提出税厘价格保护的主张。此外,盛宣怀还形成了“商办”的观点,极力提倡召集商股,“商本商办。摒弃一切官气”。而且在用人方面更是明确规定“不得徇情滥用”,虽延请洋匠,但“培养新式人才须立足于自己培养”。在这样的认识之下,盛宣怀与各种力量之间进行斗争,求和与妥协,通过争取外部政策保护、强化内部管理、培养人才等全方面的措施,来维护商情、商民、工厂的权益和发展,被誉为“晚清企业界一代领袖”。 ——摘编自王尔敏《盛宣怀与中国实业利权之维护》等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维护实业利权的主张。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盛宣怀维护实业利权活动的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