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古代妇女“贞洁牌坊”,它反映了宋明理学( ) A. 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 强调道德修行,注重气节、品德, C. 重气节和德行、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D. 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
2. 难度:简单 | |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 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 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 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
3. 难度:简单 | |
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 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C. 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 D. 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
4. 难度:简单 | |
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 ) A. 道学 B. 佛学 C. 理学 D. 史学
|
5. 难度:简单 | |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 A. 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 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 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 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
6. 难度:简单 | |
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 仁政思想 B. 伦理道德 C. 性恶论 D. 唯物思想
|
7. 难度:简单 | |
“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之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 ) A. 内心反省 B. 考察事物 C. 消灭私欲 D. 遵守三纲五常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 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 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 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9. 难度:简单 | |
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不正确的是( ) A. 主体思想内容相同,都继承了孔孟的“仁”和“礼”的思想,都属儒家学派 B.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C. 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D.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相同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11. 难度:中等 | |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
|
12. 难度:简单 | |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
13. 难度:简单 | |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 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 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 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 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
14. 难度:简单 |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
15. 难度:中等 | |
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 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 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 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 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
16. 难度:简单 | |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主张,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这一观点说的是( ) A. 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 儒学与佛教的调和 C. 三教的调和 D. 儒学与道教的调和
|
17. 难度:中等 |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18. 难度:中等 | |
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制天命而用之。”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19. 难度:中等 | |
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古代主要是指 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B、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
20. 难度:中等 | |
《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 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 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知,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弃归真,俾千态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 知圆 材料二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朱熹的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4)理学塑造了中华民族哪些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不少于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