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山东济宁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它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则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A.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

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这反映了礼乐制度

A. 明确权利义务

B. 具有神权色彩

C. 维护社会秩序

D. 体现教化功能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西周时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B. 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 春秋时诸侯争霸

D. 周代分封制崩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左传》记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材料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作用    B. 宗法制的作用

C. 郡县制的作用    D. 君主专制的作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  )

A. 王位世袭制    B. 世卿世禄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西汉贾谊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汉武帝时期的

A. 郡国并行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度

D. 推恩令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在封建社会,权力监督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缺乏独立性及对监督权本身的制约。材料表明了

A. 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实际效能有限

B. 中国古代监督权力处于权力的核心

C. 中国古代监督权力没有受到制约

D. 中国古代监督权的职能混淆不清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制说法正确的(   )

A.中央有三个最高官职,九个主要职能部门

B.丞相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大夫地位高于丞相

C.三公中丞相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的牵制

D.御史大夫有兵权,太尉不常设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候为郡县,不世官。”材料中的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

D. 形成大一统的格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家长的喜好

B. 个人素质的差异

C. 分封制的形成

D. 宗法制的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汉祖兴龙,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与材料观点相一致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                    B.都察御史,行使监察

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                    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C.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唐朝中央实行的是

A. 中外朝制

B. 行省制度

C. 郡县制

D. 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可见行省制度

A.源于唐朝的三省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主要功能是对地方巡察

D.形成了地方割据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一些夺取政权的卿大夫,以史为鉴,逐渐摆脱宗法制的束缚,任用自己信任的人掌握要职,减少世袭官员,出现非世袭的职业官吏群体,君主权力逐渐集中,君主专制的倾向也日见显著。”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崩溃

B. 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C. 官僚政治确立

D. 君主专制制度形成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该材料主要反映出

A. 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

B.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

C. 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

D. 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想不仅是一种律例规范,还是一种内在自省和心性追求。这反映了

A. 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

B. 儒家思想影响了唐代的廉政建设

C. 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

D. 廉政是促成唐代繁荣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 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 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C. 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 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其吸引力的是

A. 平均分配土地

B. 发展工商业

C. 建立民主政治

D. 兴办学校教育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12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 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 总统

B. 国会

C. 法院

D. 国民全体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861,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通商等事务,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禔福四字。(:“,安也。”)这表明晚清政府(  )

A. 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近代外交

B. 由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潮流

C. 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

D. 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政策调整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1919年5月31曰,《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

A. 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B. 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

C.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 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中共“一大”纲领和中心任务的制定,表明

A. 中共还未完全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B. 中共在历史上首次提出用武装斗争进行反封建斗争

C. 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建立起来了

D. 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下列各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

B.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

C.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D. 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近代史上,列强侵华导致国门洞开,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厦门、福州开放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政权性质的变化    B. 主要矛盾的变化

C. 国家性质的变化    D. 国际形势的变化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1904年《时报》载:共和国家,主权在民,举凡一切政务,非由吾民通过,不可贸然施行,此必然之理也。由此观之,吾民责任重大,已不待言。从中折射出当时中国

A. 民众国家责任意识增强    B. 民主革命成为时代主流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民众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的是

A. 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B. 找到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C. 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 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挺进大别山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邓小平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这体现了   

A.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中共领导人顾全大局唯真唯实  D.党与军队的关系得以最终确立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公食贡,大夫食邑,土食田,庶人食力”。这反映了当时

A. 政治等级建立在土地占有的基础上

B. 重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

C. 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了贵族间的矛盾

D. 关注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1936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计划大纲草案》,具体规划了该年的军事任务,决定修筑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无锡至澄江三道国防线。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

A. 企图维护独裁统治

B. 策划围剿革命根据地

C. 准备对日防御作战

D. 借抗战之机掠夺民财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

时间

承借人

货款人

用途

1861.11

江苏巡抚李鸿章署布政道吴煦

上海外商

雇船至安庆运淮军至上海

1862.6

苏松太道吴煦

英商怡和洋行

“常胜军”饷银

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上海外商

部分湘军军饷

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上海美商洋行

上海会防局洋枪队军需等费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B. 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

C. 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

D.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1932年1月9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决议:“过去正确的不占取大城市的策略,现在是不同了。要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这一决议

A. 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形势

B. 要求战略转移以反对日本侵华

C. 指出了农村革命道路不足

D. 反映了革命道路探索的曲折性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下表为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

“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

日伪政权教科书

“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

中共根据地教科书

 

 

A.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B.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统治结束

C. 清帝退位但专制仍存

D. 孙中山为首革命派力量强大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都在皇权和文官制度的统治下,再配合市场性农业经济的网络。如果没有其他因素,这两套网络的结构,可以长期保持中国的统一,提供相对有效的管理。到了唐代,虽然颇多内乱外患,但基本上,文官制度的体系还是相当有工作效率。宋代的制度,地方有相当的自主权,虽然宋代中央的工作效率并不高,各个地方人治为政,但也能保持经济网络的自动调节。明、清两代,中央权力强大,而在意识形态固定以后,文官体系已不再能作必要的调节,以适应突然发生的变化。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中国“贱讼”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当今中国仍不乏其例。法律只不过是“必要的邪恶”,因而息讼、重调解便成了中国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形辅”,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儒家的“视法为器”的法律工具主义及“贤人政治”思想,几千年来的人治主义传统。《唐律》十二篇,虽有职制、户婚、厩库等篇。但要找到违者不刑相待的条款是很难的,这里亲属、婚姻、继承、物权之类的民事关系统统被纳入到刑法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没有纯粹的私人事务,一切都与国家有关。

——据梁治平《法辨》、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等整理

材料三随着清末西方列强的入侵,儒家法律文化的价值体系已经崩塌,接受西方法制便是不可避免的。在中国近百年的“法律西化”过程中,对待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无疑存在过多的矫枉过正的现象,然而对本民族文化的抛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相应的辉煌,相反却是法律与文化的脱节,给国人带来巨大精神苦闷和导致信仰的虚无。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的法律建设也将走向现代化,在这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如何看待儒家法律文化,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课题。在中国多元法律文化客观存在的情况下,法律的现代化,不能无视本土的儒家法律文化,无视它在民众心理间强大的存在,否则就可能会产生“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的文化阻碍。

——摘编自张天舒《儒家法律价值观及其文化背景分析》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及近现代中国法律的特点各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