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在这一过程中 A. 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 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 C. 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D. 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
2. 难度:简单 | |
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A. 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 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C. 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
3.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A.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
4. 难度:简单 | |
从明代中期开始,民间的图书编纂出版事业出现了一个高潮,包括历史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名著不断。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可能是 A. 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B. 杂剧散曲等市民文学兴盛 C. 官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D. 明清之际思想启蒙的影响
|
5. 难度:中等 | |
“自边徼犬牙万里之远,皆上所自制命。一郡之内,兵一官也,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有专官掌控),彼监此临,互无统属。”材料描述的局面应当是 A. 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 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C. 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D. 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
6. 难度:中等 | ||||||||||||||||||||||
晚清时期各区域城市化水平(%)
对表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治治中心周边城市化水平最高 ②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城市化水平 ③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④开埠通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在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上书要求设立制度局,“将旧制新政斟酌其宜,草定章程”,然后交由有关部门实行。这一要求遭到群臣反对,有军机大臣扬言:“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我宁忤旨而已,必不可开。”此事最终不了了之。这反映了 A. 维新变法运动顺利发展 B.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反对 C. 军机处权力被彻底废除 D. 机构重叠加剧财政负担
|
8. 难度:中等 | |
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A. 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 B. 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 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9. 难度:中等 | |
罗马帝国征服的亚洲行省的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行省的埃及经济都很繁荣,罗马向行省输出陶器、橄榄油、葡萄酒等产品,从行省输入粮食、纺织品、金属制品和奢侈品。面对这种情况,罗马当局和法学家制定了 ①规范商品交易活动的法律 ②适用于帝国各民族的法律 ③调整平民贵族关系的法律 ④强化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10. 难度:中等 | |
1757年起,印度的一部分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统治,另一部分是附属于东印度公司的众多“土邦”。1784年,英国议会通过新的《东印度公司法》,规定议会监督局来监督东印度公司的民政和军政。对这一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贸易垄断权被取消 B. 英国议会掌握了对印度的最高决策权 C.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D. 印度人民非暴力不合作斗争取得成果
|
11. 难度:中等 | |
“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下列选项与以上论述相符合的是 A. “历史是‘博古史’,是基于‘密谋与隐私的传奇’” B. “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 C. “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 D.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
12. 难度:中等 | |
图表所示内容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是 A. 冲击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B. 促进“万隆精神”的形成 C. 导致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D. 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
13. 难度:中等 |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2)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造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的原因。(6分) 材料三1930年-1931年西方各国不经国际商讨,不顾别国的反应,强行设置关税和贸易配额。为使本国工厂继续开工,依靠保护关税把竞争性的进口货拒于国外。美国在1930年实行了前所未有的高关税率,造成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衰退。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售的东西少了,而购买美国的货物就更少了。西方各国竞相抬高关税,封闭本国的市场。 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虽然复苏,但是速度很慢。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 二战期间,美国和英国发起一个计划,决心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不稳定,力求恢复自由贸易和通货稳定,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3)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加以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