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李鸿章说:“比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活动最能体现上思想的是 A. 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创办福州船政局
|
2.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A.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经济全球化形成
|
3. 难度:简单 | |
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 苏商和晋商 B. 浙商和晋商 C. 徽商和晋商 D. 苏商和徽商
|
4. 难度:简单 | |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 农村经济商品化 C. 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 封建地租货币化
|
5. 难度:中等 |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 西方的殖民扩张 B. 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 正常的文化交流 D. 宗教思想传播
|
6. 难度:简单 | |
19世纪初,曼切斯特地区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了纺车的嘤嘤作响。随之而来的是工厂排放的烟尘和污水,以及对原料和市场的依赖增加。这些变化导致英国 A.技术革命的开始 B.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C.重工业成为主导 D.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7. 难度:中等 | |
下表历史分析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8. 难度:简单 | |
15 世纪,在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支持和鼓励下,亨利王子创办了专门的水手航海学校,从1418 年开始步步推进沿西非海岸的探险活动。1487 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10 年后达·伽马继续向东航行抵达印度。葡萄牙的航海活动 ①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殖民活动 ②为葡萄牙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③推动了葡萄牙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 体现了人类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9. 难度:简单 | |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 A.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 圈地运动的发展 C. 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大 D. 手工技术经验的积累
|
10.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
从表中能得出的信息是 A. 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 B. 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C. 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 D. 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
|
11. 难度:简单 | |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12. 难度:简单 | |
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田产的唯一途径 B.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 C.宋朝土地兼并现象的频繁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土地兼并有利于增加国家的收入
|
13. 难度:中等 | |
在16世纪,英国著名海盗德雷克,不仅被英国人称为“民族英雄”,英王伊丽莎白甚至亲临其舰船,为其授予骑士称号。对于英国女王这一行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海盗的劫掠行为符合以女王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B. 英国王室能够从海盗劫掠中获取大量的黄金 C. 英国利用海盗增强自身国防力量 D. 英国利用海盗限制西班牙,推动本国海外贸易
|
14. 难度:简单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 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 B. 清政府的压榨 C.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官僚资本的侵蚀
|
15. 难度:简单 |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 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 B. 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C.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 D.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16.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意在: A.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 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C.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 D.希望李鸿章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
17. 难度:简单 |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视野在16世纪得到了爆炸式的拓宽。但大量贵金属的进口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而造成 A. 商人阶层的衰落 B. 封建贵族的衰落 C. 欧洲经济的衰弱 D. 海外扩张的受阻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B. 商周时期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 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D.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江浙地区
|
19. 难度:简单 | |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0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设厂限制的放宽 B. 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C. 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 D. 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推动
|
20. 难度:简单 |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 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 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
21. 难度:简单 |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22. 难度:简单 | |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 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
23. 难度:中等 | |
1824年,斯坦福哈尔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这里“巨大的变化”是指 A.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C.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
24. 难度:中等 | |
汉朝时期政府建立了以“工官”工场(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 ) A.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B.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 C.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25. 难度:中等 | |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 政府不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26. 难度:简单 | |
关于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农业向商业转变的一场革命 B.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往扩大 C.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D.开始同美洲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
|
27.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出现的经济形态有 ①自然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8.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B. 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 C. 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D. 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
|
29. 难度:简单 | |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A. 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B. 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 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
30. 难度:简单 | |
自2009年初以来日渐猖狂的索马里海道(盗)活动,使东非海域吸引了世界的关注。早在15世纪末这一地区就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
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技术发明中,对改变工业生产面貌和人类生活方式最具有突出意义的是( ) A.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电气的发明 C.电讯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D.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和应用
|
32.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幅历史示意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③④①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①④③②
|
33. 难度:困难 | |
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导致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分析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成铜金属。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C.因出现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是部分史学家误信史料
|
34. 难度:中等 | |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 A. 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B. 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 C. 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 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
|
35. 难度:中等 | |
导致“英国输华货物统计示意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工业的竞争 B. 一战的冲击 C. 自然经济的抵制 D. 通商口岸较少
|
36. 难度:困难 | |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爱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B.体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C.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营方式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
|
37. 难度:困难 | |
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 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 C. 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 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
|
38. 难度:中等 | |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39. 难度:中等 | |
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由此可得出“宁波帮”发展迅速的原因可能是 A、引进西方工商理念 B、诚信经营 C、与外商进行勾结 D、依靠封建权贵
|
40. 难度:中等 |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他们“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实业救国,创办民族工业 B.向西方学习,采用机器生产 C.寓强于富,创办民用工业 D.主张兴民权,倡导君主立宪
|
41. 难度:中等 |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
42. 难度:中等 | |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是哪两个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4)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4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