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
2. 难度:困难 | |
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和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黍、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其租等优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 B. 提高粮食的产量 C. 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 维护国家统一
|
3. 难度:中等 | |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
4. 难度:中等 | |
图6和图7是龚启圣和马驰骋对山东107县在144—1911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据此可知儒家文化 A. 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之风 B. 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深 C. 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 D. 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
5. 难度:困难 | |
1900年7月,(长沙时务学堂教习)唐才常在上海召开“中国国会”,宣布: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帝复辟。并发动和领导了自立军起义,孙中山获知此举,称赞不已。此举表明唐才常主张 A. 君主立宪 B. 民主共和 C. 排满兴汉 D. 太后还政
|
6. 难度:中等 | |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 B.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 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 D.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
|
7. 难度:中等 | |
梁漱溟说强国日本准备数十年侵略中国,而中国长时间内战,教育经济国防都落后,理论上日本征服中国应当很容易,可抗战四年中国依然存在,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依然多,资源依然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撑。这反映出 A. 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开始破产 B. 中国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是合理的 C. 日本的侵略战争拖垮日本经济 D. 中国国力强大是抗战胜利的前提
|
8. 难度:困难 | |
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背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A. 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B. 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 C. 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D. 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
|
9. 难度:中等 | |
在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公元前14年),罗马统治者投予若干法学家公开解答法律的特权,他们的意见一致时,便发生法律效力;纵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责令裁判官尊重他们的意见参酌判案。这表明 A. 法学家的意见能影响司法判决 B. 法学家是为统治者效劳的工具 C. 法学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统治者 D. 法治是罗马统治者的治国传统
|
10. 难度:中等 | |
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 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C. 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D.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11. 难度:困难 | |
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A. 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 B. 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 C. 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 D.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
12. 难度:中等 | |
1951年10月,工党在大选中败北,保守党丘吉尔再次组阁后并没有废弃工党政府的施政措施,仅终止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并在国民保健方面减少一些政府开支,其原因是 A. 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B. 英国已成为福利国家 C. 国家干预适应经济发展 D. 工党的改革卓有成效
|
13. 难度:困难 | |
中国的戏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在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它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时代带有巫术色彩的歌舞活动。周朝开始由职业演员“优伶”替代巫师。汉代出现了“百戏”的繁荣局面。宋代适应市民口味的文化娱乐形式获得长足发展,戏曲步入了它的形成期。北宋灭亡后,宋杂剧南下北上一分为二。南下杂剧与南方地方音乐、民间戏融合而成我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正式戏曲形式——南戏。而在北方,以金院本和北方音乐为基础的一种戏曲形式也迅速成熟起来,这就是元杂剧,或称北曲杂剧。元杂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宾白、舞蹈、演奏、歌唱融为一体,开辟了我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到了明代,在吸收了元杂剧北曲基础上形成的新戏曲形式——传奇取代了杂剧在剧坛的主导地位。清康熙年间,由“南洪(洪昇)北孔(孔尚任)”创作的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都是在亡国之际于爱情和国难之间寻觅历史的兴亡之感和人生之慨,引起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思考,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钩沉》 材料二 钱玄同说,“要中国有真戏,非把中国现在的戏馆全数关闭不可”,“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这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 傅斯年自言“对于社会上所谓旧戏、新戏,都是门外汉”,却声称“中国旧戏,实在毫无美学的价值”。“现在流行的旧戏,颇难当得起文学两字”。 同样自称“门外汉”的同作人,断言中国旧戏该废的理由是“从世界戏曲发达上看来,不能不说中国戏的野蛮”和中国旧戏“有害于‘世道人心’”,“至于建设一面,也只有兴行欧洲式的新戏一法”。 ——摘编自陈平原《触揽历史与进人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学者谈“旧戏”的社会背景并对其观点加以评价。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14-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的《世界史纲》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上表是14--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
15. 难度:中等 | |
(题文)(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晚期,割据的潘镇对所管辖领地内的矿治实行政府垄断。节度使私开钢矿铸币,造成唐晚期货币发行的混乱局面。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发生。北宋初年,政府对矿业开采及其冶炼权力进行改革,先后颁行了《严禁民众开矿令》、《矿冶章程》、《招募矿匠律令》等法律条文,在矿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打破了以往仅有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机构的管理体系,设立冶铸司作为管理矿治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体系。在官府的直接监督下允许民间探矿、报矿,并给予报矿人矿产地的优先承买权。亦明令禁止特殊场地的勘探和开采,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当地居民的利益。矿冶生产经营模式以招募制和承买制为主。宋代矿冶生产的兴旺和发达同时,矿冶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亦随之完备。这一改革促使矿业生产十分发达,宋代矿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高峰阶段。 ——摘编自李强《我国矿业管理机构改革纵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特点。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8至1953年的苏联与南斯拉夫冲突期间,双方的对抗与斗争表现在经济方面的封锁、政治方面的对抗、军事方面的威胁以及外交方面的纷争。1949年,苏南关系继续恶化并且达到了极点,苏联武装干涉的威胁迫在眉睫,至少有七个苏联摩托化师部署在边界。南斯拉夫国内,30多万军队始终处于战争状态,并且从英美购买武器,同时修改安全计划,在北方举行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演习。双方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战争一触即发。最终苏联并没有进行武装干涉,斯大林担心美帝国主义者积极支持南斯拉夫人。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也在为避免战争做积极的努力。南斯拉夫领导人打破了思维定式,突破了意识形态上的藩篱,采取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在发展中国家力量兴起的情况下,找到了可以依靠的盟友,从而使南斯拉夫在世界事务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摘编自李桂峰《苏南冲突与南斯拉夫的不结盟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南冲突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南冲突的历史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梅文鼎出生于1633年,清初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的民间天文、数学家。1662年他撰成第一部科学著作《历学骈枝》,开辟了后代学者通过大统历来解读授时历的研究途径。1675年,他在金陵购得明版《崇祯历书》一部分,同时又抄得波兰教士穆尼阁的《天步真原》等书,从此开始系统地钻研当时传入的西方天文、数学知识。1689年,梅文鼎来到北京,在大学士李光地家中教馆。李光地本人及其弟子等皆从梅文鼎学习历算。1690年,梅文鼎撰成《历学疑问》一书。1702年,康熙读到此书,三年后的夏天,康熙帝在南巡的归途召见梅文鼎,连续三日在运河上的御舟中同梅文鼎谈论天文、数学,并亲书“绩学参微”四字,表彰他的研究工作。 在中国科学史上,梅文鼎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前有明末传统历算的衰颓和西方科学的输入;后有清中叶乾嘉学派对包括历算在内的传统学术的复兴。梅文鼎的天文和数学研究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梁启超说:“我国科学最昌明者,惟天文算法。至清而尤盛,凡致经者多兼通之,其开山之祖,则宣城梅文鼎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梅文鼎取得丰硕学术成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梅文鼎学术研究成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