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此思想意识的经济基础是

A. 封建经济的繁荣

B. 农业生产的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城市规模的扩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 否定孔孟权威

B. 否定“明天理,去人欲”

C. 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 强调知行合一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 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满清取代朱明,异族入主中原。习于思考的士人堕入枯寂,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面临存亡的危机。顾亭林、王船山的思想即是反思后的主动选择。”这段材料指出

A.清朝政府在入关之后推行文化灭绝的政策

B.阶级斗争催生了活跃的儒家思想

C.王朝更迭是导致思想领域变革的时代根源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变革的现实原因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的根源是

A. 思想守旧与僵化

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文化控制有所松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公私之间的对立关系

B. 反映了当时新经济因素的要求

C. 批判了人们自私自利

D. 肯定了私有开始向公有的转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

B.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的统一

C.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一书中对他评价道:“在探索振兴民族真理的艰难路途上,他勇敢地战斗了一生。他以异乎寻常的艰苦精神创立了别开生面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宋明理学的终结,提供了封建时代哲学可能达到的最高理论高度和历史形态。”该评价所说的历史人物应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

A. 朱熹格物致知

B. 王阳明心外无理

C. 李贽革故鼎新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当读到《论语》中孔子哀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时,李贽嘲讽道:“夫子婆心直至此地,极像如今急功名者,欲得一好梦也不能,安得不心焦!”这种评论

A. 亵渎圣贤,悖逆民意,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B. 顺应了农耕经济和工业化的历史发展需要

C. 适应了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社会要求

D. 把圣贤看作凡人,认为圣贤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的阐释模式主要存在三种:

①“早期启蒙”模式;

②“冲击—反应”模式;

③“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 唐宋时期、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C. 义和团运动、国民革命、维新运动

D. 明中后期、甲午中日战争、清末新政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A. 经世致用

B. 为政以德

C. 心即理也

D. 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 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D. 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写一篇关于“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的学术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该材料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 《焚书》

B. 《明夷待访录》

C. 《天下郡国利病书》

D. 《周易外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 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B.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C. 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 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 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

B. 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

C. 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

D. 评价置于其体历史时期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A. 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B.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 与当时新型经济成分的出现有关

D. 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要求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 孟子的“仁政”

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朱维铮在《走出中世纪》中指出:“中国从晚明开始自己慢慢走出中世纪,走在自己崩溃的道路上,不是被西方列强的枪炮轰出中世纪的。”其依据不包括

A. 出现了人民群众自发反侵略斗争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

C. 产生抨击宋明理学、君主专制思想

D. 出现西学东渐、中学西传现象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

——摘编自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是“独夫”,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非是”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他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出发点,及其所倡导的振兴国家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和黄宗羲论述问题的角度的异同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黄宗羲思想的进步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