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战国诸子百家中,某学派的平民性不见容于秦汉以降的专制政治,其学衰微;中绝两千年后,到晚清才重新被人垂顾,其平等要求和科学实证精神,在近代中国再度闪耀光辉。该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
2. 难度:中等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 A. 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 文化观念的多元化 C. 道家思想占据主流 D. 儒释道三教已合一
|
3. 难度:中等 | |
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这说明 A. 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不断 B. 儒学受到其他思想的挑战 C. 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 D. 先进文明的历史传承价值
|
4. 难度:中等 | |
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A. 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B. 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C. 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 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
5. 难度:中等 | |
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写道“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蒋这一论述的真实目的是 A. 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B.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巩固统治 C. 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抵制民主科学,厉行文化专制
|
6. 难度:中等 | |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1957年春,海外归国的知识分子达3000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归国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 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 C. 新生政权的强大感召 D. 科研条件的显著改善
|
7.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1945年。我们从1921年建党,经过了24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13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成熟的关键在于 A. 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 B. 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 C. 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D.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8. 难度:中等 | |
荷马史诗《奥德赛》传唱,奥德修斯致敬阿基琉斯的亡魂,“生时我们敬你如神明,死后你又威武地统治着众亡灵”,亡魂答:“我宁愿为他人耕种田地,被雇受役使,纵然他无祖传地产,家财微薄度日难,也不想统治即使所有故去者的亡灵。”这反映出 A.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B. 灵魂的终极归宿备受关注 C. 艰苦朴素的生活能净化灵魂 D. 荷马史诗宣扬人性高于理性
|
9. 难度:困难 | |
“在这个思想世俗化的时代,古老的神话被怀疑,甚至连上帝也遭遇了审查,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盘根问底。”该“时代” A. 人生活的世界开始被关注 B. 人文主义在欧洲复兴 C. 人们逐渐撰脱基督教束缚 D. 社会转型已全面展开
|
10. 难度:简单 | |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A.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 B.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C.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 D.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
11. 难度:中等 | |
近现代文学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的津津有味。”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 A. 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B. 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C. 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D. 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
12. 难度:中等 | |
2014年10月9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慈善文化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儒家的“仁爱”价值观。孔子从人性本善的基本前提出发,倡导“仁爱”,这是个人基本的善念和品质。……中国的慈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要求政府在灾难时期承担起对于民众的生存救济,将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全归为政府的职责范围。 西方国家具有较深的宗教信仰,因此慈善活动必然同宗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原罪论”的宗教思想很是值得我们分析。这种思想意识要求每一个信徒要行善从而减轻自己的罪行而获得上帝的原谅从而得以升入天堂。此外,相对于我国的官本位的慈善理念,西方国家则更多地表现为公众的参与,以美国为例更多地是表现为基金会或者是救助团体,然而这 些大部分都是非政府性质的机构。 ——摘编自李新鑫《中国慈善文化的源起与西方社会慈善业态的比较》 材料二近代中国灾荒的特点是烈度强、范围广、灾类多、破坏重。天灾人祸交织叠加,使得民众生活于水火之中,传统慈善救助模式辐射面窄,无法让慈善业的社会功能发挥应有作用。……在中国,一些西方传教士在救灾过程中忘我地工作,强调人道主义,这让国人看到了全新的慈善救助模式,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了解、学习、效仿那些新的慈善救助方法。期间,中国民间社会的成长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在西方观念的影响下,每当某个地方有大的灾患出现,他们就利用同乡会、同业组织这样的平台,积极捐助和募款,有的还亲自前往灾区一线参与救灾……慈善作为涉及人的尊严和社会正常运行的公共行为,势必成为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媒体也乐于报道。 ——捕编自周秋光主编《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国和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慈善思想转型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
14. 难度:中等 | |
材料1940年底,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要求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并计划在1941年冬季到来以前结束战斗,然后再继续解决英国问题。希特勒曾对他的亲信说过:“如果我们想要统治世界,我们就必须征服俄国。”社会主义苏联是其实现称霸世界野心的最大障碍,同时,德国企图通过进攻苏联给侵略战争输血。但在入侵苏联之前,希特勒并没有完全低估苏联的抵抗能力,从各个方面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全面完成了入侵的一切准备工作。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德国出动了17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出师不利,损失惨重。但苏联领导人很快就冷静下来,并采取了新的军事部署,打乱了德军通过“闪击战”在3个月内吞并苏联的冒险计划。到1942年2月底终于转危为安,莫斯科战役以德军的惨败而结束。 ——摘编自张开荣《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希特勒推出“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以及出师告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战争的影响。
|
15.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寿(1818-1884年),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杰出开拓者,也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先驱。他的家乡无锡有许多能工巧匠,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的他由博览群书逐渐转而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的科技典籍,对于明末清初从欧洲翻译过来的西方科技著作也认真加以研究。徐寿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因为他对知识和科学有着真挚的追求。其间,他与同乡华蘅芳常在一起,共同研讨疑难问题,相互启发。 徐寿一生先后在安庆、南京军械所主持蒸汽轮船的设计研制,成绩显著。曾国藩评价他“研精器数,博涉多通”。1864年,徐寿等人完全不假西方人之手,制造出了完全国产的“黄鹤号”蒸汽船,清同治常御赐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牌匾。1867年受曾国藩派遣,襄办江南机器制造局,从事蒸汽轮船研制。他积极倡议筹设翻译馆1868年正式成立翻译馆。 ——根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回答,“天下第一巧近”徐寿身上哪些品质体现了“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寿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