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
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 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 B. 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C. 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 D. 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
|
3. 难度:中等 | |
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这反映了 A. 中国人民开展收回利权运动 B.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
|
4. 难度:中等 | |
1919年5月26日,某学者撰文称:“英法意日各国使用强权拥护他们的伦敦密约,硬把中国的青岛送给日本人交换他们的利益,另外还有种种不讲公理的举动,不但我们心中不平,就是威尔逊总统也未免有些纳闷。但是经了这番教训,我们应该觉悟公理不是能够自己发挥,是要强力拥护的。……叫那少数的政府当局和国会议员都低下头来听多数平民的命令,无论内政、外交,政府、国会都不能违背平民团体的多数意见”。该文旨在 A. 告诫国人要看清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质 B. 揭露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主权的肆意破坏 C. 引导国人将民族诉求与民主政治联系起来 D. 说明外交领域只有强权,并无公理可言
|
5. 难度:中等 | |
中国代表团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就要不要签字问题展开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谈话内容。据此推断这个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开罗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
6. 难度:简单 | |
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说明 A.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民主革命逐步转型 C. 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 D. 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
|
7. 难度:中等 | |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国民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抗日战争
|
8. 难度:简单 | |
“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A. 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 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C. 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 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
9. 难度:中等 | |
中共一大党纲明确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 A. 社会主义革命 B. 土地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10. 难度:困难 | |
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 B. 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C. 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 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
11. 难度:中等 | |
《中共二大宣言》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导致了 A.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变化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
12. 难度:困难 | |
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 人民的迫切愿望 B.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 知识分子的共识 D.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
13. 难度:简单 | |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说明 A. 五四运动因十月革命而起 B. 中共建立的条件已日趋成熟 C. 工农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 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
14. 难度:简单 | |
中共一大提出坚决断绝同资产阶级及其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而中共三大则认为:当前只有国民党才能将国民革命的势力统一集中起来。这一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 A. 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B. 试图摆脱共产国际的领导 C. 放弃了中共一大的纲领 D. 缺乏统一连贯的革命政策
|
15. 难度:简单 | |
“中共一大是在当局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会场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致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文中的“当局”是 A. 晚清政府 B. 北洋政府 C. 南京临时政府 D. 国民政府
|
16. 难度:困难 | |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A. 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靑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 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周——《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 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 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 ——第一届人大召开
|
17. 难度:困难 | |
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出决议。这说明共产国际 A. 视国共关系为中国头等要事 B. 意图干预中国革命道路 C. 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D. 旨在实现国共和平共处
|
18. 难度:中等 | |
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下列方案中“最合时宜”的是 A.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B.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 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D. 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19. 难度:中等 | |
陈独秀在1923年指出:“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 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B.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C.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 决定了与国民党合作
|
20. 难度:中等 | |
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共成立后,要进行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旧民主主义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社会主义革命
|
21. 难度:简单 | |
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
22. 难度:简单 | |
朱德曾说:“大革命时代,许多进行军事运动的同志,当时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等同志,以及党所举办的秘密军事训练班的同志,对我军的创建是有功劳的,没有他们所进行的军事运动,就不会有南昌、秋收、广州、湘南等起义。”这反映出 A. 民主革命离不开军事武装力量 B. 中共对大革命失败早有准备 C. 大革命推动了红色起义的爆发 D. 大革命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
|
23. 难度:简单 | |
1927年,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党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世人惊为意外,渐认为南北势力将有不可测之变化。”这说明 A.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 B. 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功 C. 北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D. 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
24. 难度:简单 | |
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写道:“8月12日,蒋中正到长沙。于是兵分为三:右入江西,左出荆州、长沙,而中路直攻武汉”。这一情形反映的是 A. 武昌起义、各省响应 B.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 步步为营、围剿红军 D. 枣宜会战,英勇抗日
|
25. 难度:困难 | |
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
26. 难度:简单 | |
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而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走的“十月革命的道路” A. 指导中国的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B. 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C. 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
|
27. 难度:中等 | |
1926年3月1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一项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坚持“国民党与共产党人的战斗联盟”;谴责党由于在吸收工人时的“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而使组织发展缓慢。据此可知 A. 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重重 B. 国共第一次合作已濒临破裂 C. 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 D. 国民大革命出现的叛逆倾向
|
28. 难度:中等 | |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 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 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 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 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
29.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
30. 难度:困难 | |
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这说明当时 A. 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性质变化 B. 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 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 D. 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
|
31. 难度:中等 | |
“九江租界区域将来地位,本当援汉口英租界协定同样办理,现经双方继续讨论之结果,……自3月15日起,将九江租界区域行政事宜无条件移交国民政府”,材料所述事件发生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32. 难度:中等 | |
在国民党二大上,时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闭幕词中说:“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广东。……要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至少能够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放在本党主义领导之下。”为此,中国国民党 A. 兴师讨逆,发动“二次革命” B. 挥师北伐,推进国民革命 C. 宁汉合流,完成国家统一 D. 联共抗日,维护民族独立
|
33. 难度:中等 | |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
34. 难度:中等 | |
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这表明中共 A. 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 B. 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 C. 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 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
35. 难度:困难 | |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长沙近郊菜园农民进城卖菜,老被警察欺负。现在,农民可找到武器了,这武器就是三民主义。当警察打骂卖菜农民时,农民便立即抬出三民主义以相抵制,警察没有话说。”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土地革命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
36. 难度:简单 | |
在民主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各部机关如外交、财政、交通等都迁往新键政府,该地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这个政府”是指 A.南京临时政府 B.武汉国民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国民政府
|
37. 难度:简单 | |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表明毛泽东( ) A. 重视统一战线的作用 B. 主张实行武装斗争 C. 肯定联合苏联的政策 D. 准备开展土地革命
|
38. 难度:中等 |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