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宋代诗人叶茵在《田父吟》中写道:“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 妇要桑。”此诗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自给性 B. 田园生活的艰难性 C. 农业生产的富足性 D. 男耕女织的分工性
|
2.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 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D.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3. 难度:简单 | |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
|
4. 难度:中等 | |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 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
5. 难度:中等 | |
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中国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 A. 瓷器质量的骤降 B.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技术创新的停滞 D.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
6. 难度:简单 | |
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
7. 难度:困难 | |
(题文)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 重农抑商 B. 农商并重 C. 重商主义 D. 自由主义
|
8.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 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 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 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 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9. 难度:简单 | |
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 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 A.丝绸之路的衰落 B.政治中心的转移 C.程朱理学的兴起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10. 难度:简单 | |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产品的冲击 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
11. 难度:简单 | |
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
12. 难度:简单 | |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②铸造业兴盛 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居民重视风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14. 难度:简单 | |
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下列企业中,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 上海轮船招商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开平煤矿 D. 上海发昌机器厂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②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④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
16. 难度:中等 | |
“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杂,大都不甚齐全,……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逐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并不详加验视”,“但造成后即盛箱发用。”该厂所造之械整件零件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材料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腐败 B. 洋务运动军事企业技术落后 C. 洋务运动民用企业技术落后 D. 洋务运动军事企业经营管理腐败
|
17. 难度:困难 | |
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能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 A.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 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 清廷允许民间设厂 D. 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
18.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 A.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 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唯一一张股票。这表明 A. 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 D.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
|
20. 难度:简单 | |
下面分别是1978年、1997年我国各类工业比重示意图,从1978年到1997年的变化表明 A. 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 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
21. 难度:中等 | |
50年代初,我国对外面临朝鲜战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敌对封锁,对内面临落某地1948年有雇农80多户,贫困户190多户,中等户110多户,富户18户,地主27户。到1953年,雇农有3户,贫困户有70多户,中等户330多户,富户和地主已经消失,新富农有4户。这主要表明土地改革运动 A. 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 B. 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C. 保存着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因素 D. 使农村集体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22. 难度:简单 | |
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的股票(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 C.计划经济的盛行 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
|
23. 难度:中等 | |||||||||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B. 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 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D.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
|
24.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賦,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絮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賦;八曰缓征;九曰…… ——摘自《钦定大清会血輋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请简要说明理由。
|
25. 难度:中等 | |
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影响。 (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 观点鲜明,论证严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