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意在强调( ) A. 精耕细作 B. 重农抑商 C. 垦荒开矿 D. 农工商皆本
|
2. 难度:中等 | |
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③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下侧宋代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吴郡志》记载,此处的跨街楼是最热闹的酒楼,通宵达旦。图文信息说明当时的苏州城 A. 市坊界限己被打破 B. 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 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
4. 难度:中等 | |
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 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
5. 难度:简单 | |
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 A. 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 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C. 分工细致,技艺精湛 D. 产品精美,面向市场
|
6. 难度:中等 | |
乾隆时期《吴县志》记载:“吴(今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当四达之冲,燕齐楚秦晋百货之所聚……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该材料说明当时 A. 苏州商业发展繁盛 B. 徽州商帮逐渐兴起 C. 政府停止抑商政策 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7. 难度:中等 | |
“自1869年至1894年,商办企业只有50多个,资本共有500余万元。虽然数量很少,实力甚微,但它却是一种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属于这一“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的近代企业是 A. 轮船招商局 B. 发昌机器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
8. 难度:中等 | |
1896年初,清政府同意:“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这一措施 A. 有利于民族工业产生 B. 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C. 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 D. 导致了民族工业萧条
|
9. 难度:中等 | |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0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3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B. 清朝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 C.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
|
10. 难度:困难 | |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到了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材料表明明清时期的江浙地区 A.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重农抑商观念淡薄 D. 地域商人活动频繁
|
11. 难度:简单 | |
据统计,1912年全国有商会794所,入会人数19.66万人,1915年商会增至1211所,入会人数达23.85万人;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洋务运动的诱导刺激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 D. 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
12. 难度:简单 | |
“自强运动”源自《易经》,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转化而来。十九世纪60年代,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清政府的“自强”的行为体现在创办 A. 轮船招商局 B. 发昌机器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保兴面粉厂
|
13. 难度:中等 | |
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此现象说明,当时 A. 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 C. 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D. 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
14. 难度:简单 | |
1932年,著名实业家宋裴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1935年4月,“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15.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A.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16. 难度:中等 | |
古代官营手工业的产品面向市场、质量精美,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
17. 难度:简单 | |
“水车,每辐用水筒一牧,前仰后府,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右图中的灌溉工具。
|
18. 难度:中等 | |
清朝末年,张謇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力图实业救国。
|
19. 难度:中等 | |
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逐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
20. 难度:中等 | |
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局、汉阳铁厂等工业,属于近代工业。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材料二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材料四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列举影响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