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17课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85年,莫斯科市长叶利钦听说某家肉店出售极其罕见的小牛肉,立刻去排队,终于轮到他时却被告知已经卖完了。他暗中察看仓库,却发现“小牛肉就放在那儿的一间屋里,并正准备从‘后门’卸走”。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 经济负担因争霸而加重    B.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明显

C.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民众消费能力显著提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在苏联推行改革的最高领导人是

A. 戈尔巴乔夫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叶利钦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苏联195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只有500万公顷,这无法达到赫鲁晓夫要求的指标。赫鲁晓夫给各地官员下达了严令,各地官员派出各种执法队逼迫农民们改种玉米。1955年,苏联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800万公顷。赫鲁晓夫的这一做法

A. 增加了农民收入

B. 忽略/自然因素

C. 赶上了美国农业

D. 扩大了垦荒面积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 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

B. 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

C. 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

D. 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父,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C.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D.赫鲁晓夫对苏联进行经济、政治全方位的改革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 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苏联政局动荡

C. 西方和平演变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 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B. 一味发展重工业

C.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    )

A否定了改革的必要性

B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一工业联合公司一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 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 局部调整斯大林体制

C. 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

D. 注重运用价值规律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访美时谈到:“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任何事情只要我们两国之间决定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即使可能不同意也不得不跟着我们。”这反映了当时

A. 两极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B. 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

C. 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

D. 美苏两国停止争霸关系缓和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

A.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B.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D. 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一工业联合公司一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 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 局部调整斯大林体制

C. 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

D. 注重运用价值规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反映了(  )

A. 苏联经济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    B. 美国和平演变政策导致苏联实力下降

C. 石油利益争夺使苏联经济全面崩溃    D. 国际政治格局即将进入重大调整阶段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

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原因:

近来美国出版的《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透露了美国政府曾采取攻心为上的软战争策略,动摇前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成功地诱导了前苏联的制度解体。

——《前苏联解体与美国政府的秘密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6年11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时说,……苏联社会已经“在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

材料二:二战胜利后,英国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领导了一场社会主义试验。艾德礼说:“工党政府正在英国建立一种优于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最好的制度。这种制度叫做民主社会主义”。1948年,艾德礼颇为自豪地认为工党已找到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一种把个人自由与计划经济、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与英国式“社会主义”有何不同。

(2)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与英国式“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都面临严峻危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国执政者如何应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