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和殷商时期相比,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 A. 突出人的作用 B. 强化神权色彩 C. 注重道德治理 D. 依赖血缘纽带
|
2. 难度:中等 | |
以下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 东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不断完善 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
3.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水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加速了上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
4.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进口占全部进口总值的比重,1891-1893年为14.6%,1901-1903年为18.6%,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中国近代棉纱进出口的变化说明 A.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B. 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C. 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 D. 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5. 难度:困难 | |
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法币为基础发行根据地货币,保护法币的主体地位;配合物资战,对物资在根据地的输出和伪币的输入实行限制,对对外贸易实行控制;保护法币,使其沉于民间,防止被伪币套取。这些举措 A. 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 B. 挫败了日寇对华经济侵略 C. 体现了国共团结抗日的精神 D. 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性质
|
6. 难度:中等 | |
1964年1月,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被外国媒体形象地称作“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得以实现的历史背景是 A.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 应对世界霸权主义挑战 C. 法国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D. 法国在亚洲影响力提升
|
7. 难度:困难 | |
1984年,我国政府对猪、鸡鸭、蛋品、蔬菜等的派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供应的办法,1985年又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的办法。这一举措 A. 加强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 B. 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C. 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8. 难度:中等 | |
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A. 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B. 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 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D. 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
9.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表中苏联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A. 二战爆发阻碍了世界贸易发展 B. 斯大林模式更加重视国内市场 C. 西方大国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 D. 苏联传统的农业国制约对外贸易
|
10. 难度:中等 | |
2015年5月,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2017年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这说明 A.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 C. 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D. 大国主导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受制约
|
11. 难度:困难 | |
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阐释:宋代的司马光认为治史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强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些阐释共同强调 A. 史学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的主观建构 B. 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真实地还原过去中 C. 历史研究必然具有浓厚的个人倾向 D. 历史的价值在于客体与主体间的互动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影响。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和美国重要法律文献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
14.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特别是战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做出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先进行各大单位机关、各军兵种机关、各军兵种所属部队的整编。到1987年底,全军总人数由400.6万人减至305万人,减少95.6万人,并且合并了4个大军区,减少了保障人员。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初步理顺了一些领导和管理体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国家对部队的组织编成,加强合成,调整了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人员构成比较合理。1989年11月9日,江泽民接替邓小平任中央军委主席,军队改革仍然按照1985年确定的方针和原则进行。在这一阶段,军队改革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并通过体制编调整和改革带动了其它方面的改革,标志着军队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 ——摘编自袁德金《30年军队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意义。
|
15. 难度:简单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进行了干涉。6月27日美国在联合国提交了动议案,要求联合国介入朝鲜战争,恢复战前状态。苏联缺席了此次联大会议,联合国通过了美国的议案。随后组成了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统一由美国驻远东司令部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担心欧洲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纷纷开始重整装备,并积极组建各种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北约这个军事集团的出现。这反过来又刺激了苏联,随后也组建了华约军事集团,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同时,美国宣布台湾海峡国际化,并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令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的计划推迟,造成了台湾局势长期紧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1951年通过《旧金山和约》结束了日本战败国地位,并通过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将日本拉入了其军事同盟国的轨道,使得日本连同中国周边其他一些国家构成了封锁中国的包围圈。 ——摘编自左双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涉朝鲜内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等西方大国干涉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美龄,一位外交蒙,频频游历于南京一华盛顿一开罗之间,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作为一位中国抗日军人,她曾领导过威震敌胆的飞虎队,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也正是这个第一夫人,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命令军警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1947年);在重庆解放前夕,也是她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 --摘编自陈廷一《宋氏三姐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