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白银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李学勒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来的‘邦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制度应为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世袭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渐渐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与“士”字原初含义一致的是

A. 进士

B. “士、农、工、商”

C. 士大夫

D. “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军机处之所以能由筹办军务的临时机构,转而成为执掌军国大计的常设机构,完全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它设立于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诗中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 商品经济完全取代自然经济    B. 男耕女织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C. 资本主义萌芽呈现强劲势头    D. 生产活动以村社为基本单位

 

二、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钱穆《国史大纲》中评价某土地制度“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该土地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屯田制    C. 均田制    D. 王田制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宋仁宗时规定,佃户迁徙无须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这意味着

A. 货币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

B. 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 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D. 佃户基本摆脱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

A. 无为而治的思想

B. 外儒内法的观念

C. 尚贤非命的主张

D. 天人感应的学说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李贽也自称为“异端”。这主要是因为他

A. 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B. 倡导君民共主

C. 主张“工商皆本”    D. 提倡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

A. 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 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 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 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四库全书总目》评述: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当时清朝官方对西学的态度是

A.全盘接受           B.仅学技艺

C.去粗取精            D.全面否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由此可见

A. 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B. 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

C. 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

D. 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被他严词拒绝;华盛顿也严词拒绝了一些人让他担任君主的建议。这表明

A. 民主政治的环境决定了伟人的品格

B. 伟人品德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作用

C. 伟人言行决定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D. 梭伦与华盛顿对自己国家的贡献相同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从中得到的借鉴是

A. 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政府控制力

B. 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C. 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D. 扩大中央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种现象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 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自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材料中“新文化运动”是指。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启蒙运动

C. 宗教改革运动

D. 社会主义运动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

A. 推动宗教信仰自由

B. 否定教会权威

C. 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D. 传播无神论思想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

A. 工业城市涌现

B. 新兴国家独立

C. 民族区域增多

D. 早期殖民扩张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 实行计划经济

B. 国家干预经济

C. 出现垄断现象

D. 推行福利政策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8世纪早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这样赞美牛顿:“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显现光明。”这是因为牛顿

A. 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

B. 开创了严密的试验科学

C. 创建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D. 使人类认识了微观世界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他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在文学领域,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夸张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以上描述的文学流派是

A. 古典主义

B. 现代主义

C. 现实主义

D. 浪漫主义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谈及20世纪前期中国某一运动时指出,他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一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土改运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明是霸道文明东方文明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明日本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应主宰世界、拯救全人类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这些言论的本质是

A.歪曲历史

B掩盖真相

C美化侵略

D混淆是非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

A.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B. 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

C. 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D. 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与中国本土(主要是都市)的风俗互相碰撞、交融,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中山装、旗袍    B. 面包房、咖啡屋

C. 西式别墅    D. 火车、汽车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某网站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其中的“界线分明”是指

A. 柏林墙拆除

B. 欧洲联盟成立

C. 联合国成立

D. 两极格局对峙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指

A. 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 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

C. 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

D.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71年10月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当联合国会议大厅的电子计票牌显示最表决结果时,人们立刻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歌声、欢呼声汇聚在一起,犹如大的波涛,汹涌澎湃,回荡在会议大厅,经久不息。这是人们在欢庆

A.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为筹备“纪念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30周年”主题班会,高二文科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下列资料,其中契合主题的是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D.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黄金价格波动引起世界的关注,“dama”(中国大妈)这一热词就与黄金价格和抢购风潮密切相关。1944年,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协定是

A.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B. 《布雷顿森林协定》

C.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 《慕尼黑协定》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C. 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    D. 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人战胜印第安人,靠的不是枪炮,因为那时候枪炮的技术并不发达,真正战胜美洲土著的是欧洲人带来的一连串瘟疫:1518—1526年天花流行,1530—1531年爆发麻疹,1546年斑疹伤寒,1558—1559年流感。据估计,95%的美洲原住民死于白人带来的疾病。如果说是瘟疫毁灭了玛雅文明,一点也不过分。欧洲人在天花的帮助下,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人类的历史即传染病的历史》

材料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口日益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传染病确也随之周游列国。携带病茵的病人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传染病的潜伏期还要长。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得传统的隔离方式根本无法生致,也使得一国爆发的传染病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地区。我们消费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可能来自遥远的他乡异国,在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出现污染,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

——《人类的历史即传染病病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人征服美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之利与弊。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史》载:“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对宋朝慈善救济史研究颇有心得的张文先生指出:“宋朝社会救济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邓云特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中说:“两宋灾害频繁度之密,盖与唐代相若,而其强度与广度则更过也。”“降至唐宋之际,财富力量的崛起更为显著”,唐宋土地私有产权制的兴起,在摧毁原有政治高压下超稳定土地关系之时,使得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与过去相别的无关品性高雅之事。由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农业经济受季节的影响波动较大,极易出现季节性受灾人群。故而,宋朝政府亦非常重视对本朝民众的季节性救济,给以从医疗到贫寒物资之发放的多种救助,帮助民众暂渡难关。

张文先生总结认为:“宋朝社会救济从总体上来说的确成就不凡,使得宋朝社会的安全运行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问题,从而也使宋朝对社会的控制较为稳固,避免了社会处于失控状态。”

——《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朝慈善救济》

材料二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西方国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工业化过程中,贫困、失业、劳动保护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在20世纪初更加严重。国外学者对社会救助理论进行了积极探索。20世纪前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遭受失业和贫困问题的困扰,资产阶级学者试图把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措施与稳定就业联系在一起,其中主要代表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凯恩斯认为贫困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为失业者和受救济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新投资量,这凸显了一种积极救助的理念。二战后,经济学家吉登斯认为积极救助不只是为了对付贫困,而是强调自我实现和责任。积极的社会救助制度应该增强救助对象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作为制度的责任主体,国家和社会应在社会救助制度设计时考虑“事先防范”的方法。积极福利开支不再完全由政府创造和分配,而是由政府和其他各种机构包括企业间共同合作提供。德国总理施罗德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他指出:“必须保持最低的福利标准”,“强调社会救助制度的个人责任”,“当代社会民主主义者要把社会保障网从一种权利变成通向自我负责的跳板”。

——郭林、张巍《积极救助述评:20世纪以来社会救助的理论内核与政策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社会救济兴盛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救助方面的重大变化。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二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吴清《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1949—199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