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A. 土地国有制 B. 重农抑商政策 C. 盐铁专卖政策 D. 土地私有制
|
2. 难度:简单 | |
在一部反映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A. 高转筒车正用于灌溉田间的庄稼 B. 几个读书人在晚上逛市场 C. 倭寇猖獗政府下令实行“海禁” D. 商业税收成为国库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3. 难度:简单 | |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说明 A.蒋介石带有强烈的好战情绪 B.蒋介石有着可贵的民族主义思想 C.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理由 D.蒋介石企图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
4.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C. 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D.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
|
5. 难度:中等 | |
1866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俱用华人”,但其自身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后来,它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它的发展历程说明 A.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B. 民族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C.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D.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独立的发展
|
6.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以外,还包括 A. 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 国货运动的推动 D. 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
7. 难度:简单 | |
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词句来概括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A. “小荷才露尖尖角” B. “忽如一夜春风来” C. “脱胎换骨获新生’ D. “荷尽已无擎雨盖”
|
8. 难度:简单 | |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国相管仲认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这种思想 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B. 限制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体现了发展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D. 肯定了封邦建国的重要作用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B. 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 C. 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D. 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
|
10. 难度:困难 | |
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 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 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A. 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 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 C. 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 D. 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
|
12. 难度:简单 | |
“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由商而官展玉泉……盐商祭酒杨继美,崇尚仁德李明性……票号始祖雷履泰……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该歌谣反映了 A.晋商经营具有典型的家族性特征 B.晋商经营多元化且官商勾结 C.晋商分布广泛,经营遍及中外 D.晋商恪守职业道德,长盛不衰
|
13.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期的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注:这里的二十、九十是指每石粮的价格)。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这种观点实质上( ) A. 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 肯定了农商并重的思想 C. 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 片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
14. 难度:困难 | |
“至唐(中期),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 说明均田制被破坏是偶然的 B. 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 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
|
15. 难度:简单 | |
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该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由此可见,汉文帝 A. 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B. 提升了商人地位 C. 注重发展对外贸易 D. 注重与百姓同乐
|
16. 难度:中等 | |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A 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 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 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D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
17. 难度:中等 |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 B. 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朝政府倭寇猖獗,故限制与日本的贸易
|
18. 难度:困难 | |
《舆服志》中说显宗初服冕衣裳以祀天地。衣裳以玄上縷(浅红色)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卿已下用华虫七章,皆五色辨。乘舆刺绣,公卿已下皆织成。陈留襄邑献之。”这说明当时 A. 陈留的丝织业较发达 B. 衣服的布料主要是丝 C. 官营手工业垄断市场 D. 私营纺织业规模较大
|
19.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表,其变化原因是 A. 赋役减轻 B. 国力强盛 C. 高产农作物推广 D. 人地矛盾激化
|
20. 难度:中等 | |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B.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 C. 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 D. 受英国殖民霸权的挑战
|
21. 难度:简单 | |
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己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上述历史现象 A. 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 B. 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 C. 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 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
|
22. 难度:中等 | |
1793年英使来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差异不包括 A. 英国产生近代科技 B. 中国的手工业繁荣 C. 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D. 英国军事工业发达
|
23. 难度:简单 | |
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
24. 难度:简单 | |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 A. 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B. 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C. 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D. 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
25. 难度:简单 | |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表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B.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26.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 A. 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 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C. 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D. 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
27. 难度:简单 | |
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
28. 难度:简单 | |
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概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A. 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 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C. 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 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
29. 难度:中等 | |
如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这反映了该地 A. 农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 B. 传统自然经济已率先解体 C. 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迅速 D. 大量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
30. 难度:中等 | |
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以推断 A. 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B. 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C. 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 D. 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
31. 难度:简单 | |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 强化物资管制 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 转嫁战争负担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种名为“代耕”的新式耕地工具,农业普遍使用简单机械,如筒车、龙骨水车等,还有人将当时传入的西方技术,即所谓的“泰西水法”引进农业。而且,当时人已知道对不同土壤施用不同性质的肥料,有些地方农民还懂得使用砒霜拌种防治病虫害。通过稻麦参种、棉麦套种、粮豆间作、粮菜间作来提高复种指数,是明代农业的一个特点。这使得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单位面积的产量有可能提高。除了传统粮食作物,这一时期还从国外传进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其中主要有玉米、红薯、花生等,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与广泛种植,使许多无法种植稻麦的旱地和山地得到了充分利用,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了粮食总产量,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食品结构。此外,明朝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品种增多和专业经营趋势增强,农业发达地区的地主已不再满足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田地,这对中国的传统农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摘编自王玉祥《明朝简史》 材料二16世纪,英国许多土地所有者为了增加现金收入,开始试验改进耕作方法和牲畜饲养方法。他们多施肥,引进新的农具,引进新的作物,采取更科学的轮作制。但只要土地仍由众多的贫困而守旧的小农在耕作,投资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因此,议会便通过数以百计的“圈地令”,准许用栅栏、围墙或树篱去圈占往昔的公有土地和自由牧场。这样,土地便处于私有制的支配之下,由个人加以经营。同时,由于大土地所有者拥有如当地治安官一样广泛的权力,他们要使那些小土地所有者卖光土地,或者采取各种方式把他们驱逐出去,就更容易了。结果,土地和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率被大大地提高了。英国的食物供应在不断增加,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却在减少。这被称为是英国的农业革命。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中后期,中、英两国农业发展中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业发展对同时代中、英两国产生的影响。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材料一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 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雠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材料二胡适这样评价张誊“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凤凰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
|
3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经历着人口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区域的高速聚集,城市环境承載能力迅速下降,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城镇居民仍然廷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由于当时环境治理尚未起步,工业废物排放给城市卫生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严重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19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改革开始在美国各地城市中涌现。1870年,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创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自80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道清洁部,专门负賁責街道保洁工作。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垃圾处理工作,私人企业、民间团体积极参加。19世纪后半期疫病防治也取得了新进展,传统检疫中采取的“隔离”手段得到继承和强化,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检疾”工作,国会陆续颁布《国家防疫法》、《检疾法案》等法律法规。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