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尚贤”,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这表明鲁国 A. 选官制度比较完备 B. 新兴地主势力壮大 C. 儒墨两家斗争激烈 D. 传统秩序面临解体
|
2.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中国古代同一问题的历史叙述
据此判断,下列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 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 B. 学术中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 C. 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 D. 政权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
|
3. 难度:简单 | |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对此鲁迅先生评论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该评论体现了鲁迅的 A. 英雄史观 B. 唯物史观 C. 正统史观 D. 阶级史观
|
4. 难度:简单 | |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兴盛 B. 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 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
5. 难度:简单 | |
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史观影响史学结论 B. 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 C. 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结论 D. 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
|
6. 难度:简单 | |
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A.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 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 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 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
7. 难度:中等 | |
(题文)1935年8月,德国驻华军事顾问法肯豪森拟就《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向蒋介石建议:“中国应将作战部队集中于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区间。最初抵抗区务必向北推进……以黄河为最后抵抗线。长江封锁对于中部防御最关重要……四川则为最后防地,应规划兵工业和发展运输。”该建议 A. 反映了蒋介石排斥异己势力的意图 B. 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反共剿共宗旨 C. 准确预判了中国未来国家安全形势 D. 旨在确保蒋介石对经济重心的控制
|
8. 难度:简单 | |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了以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为团长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赠给客人,这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轰动。此举向国际社会传递出 A. 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改革方向 B. 中国坚决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C. 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基本国策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
9. 难度:简单 | |
古代雅典规定,法庭对被作为证人的奴隶进行拷问时,若奴隶因被拷打而失去劳动能力,主人可得到赔偿:该规定旨在 A. 保护奴隶的人身安全 B. 维护奴隶主的财产权 C. 确保证人证言的可信度 D. 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
|
10. 难度:中等 | |
英国殖民当局于1849年在印度修建了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之后组建一批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据统计,1871年为5077英里,1881年为9891英里,1891年为17564英里,1901年为23571英里,1913年为34656英里。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 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有利于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印度工业化的内在发展需求 D. 殖民扩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
|
11. 难度:简单 | |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 A. 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成果 B. 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 C. 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 D. 缓和了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府的对立关系
|
12. 难度:简单 | |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初始协议,中国“有机会”在15年后的2016年12月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当前明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且不断在这个问题上和欧洲加强“协调”。这说明当前 A. 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着矛盾冲突 B. 欧美主导的贸易体系面临挑战 C. 中国经济市场化建设程度较低 D. 美不能再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
|
13. 难度:中等 |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货物,及五万贯者,补官有差”。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18世纪中前期,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政府规范贸易行为,批准了许多私人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对外贸易垄断。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特别是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制造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据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外贸易与中国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以来,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现象有这样一些革命与主义: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近代以来的革命与主义的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谨。)
|
15. 难度:困难 | |
材料: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做出明确划分,国家解决城镇户口的粮食供应,每月发给相应的柴米油盐,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由此开始。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自理口粮户口,这种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属于非农业户口。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农民进城自理口粮,到2000年止,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2年的那次战争,可以说中国处于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事实的实质是中国击败了当时的两大世界军事强国美、苏。然而,此时中国的领导人却做出了快速回撤的决定,而且是沿着过去的实际控制线再后退20公里。另外,中国方面还遣返了包括1名少将旅长在内3450名印度战俘,以及归还缴获的武器装备。西方国家对此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对东方这个“怪物”有了新的认知。 现在看得很清楚了,中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印度:我们争的是国家的尊严,是对中国国家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印中印边界10年稳定。 ——摘编自《一场不十分公平的较量:美国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中印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打赢了战争之后做出“快速回撤”决定的战略意义。
|
1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 ——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