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1487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地经过了海角。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文中的“他”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2. 难度:困难 |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论述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 B.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 C. 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 英国、荷兰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
|
3.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 罗马帝国的扩张 B. 基督教的传播 C. 文艺复兴的兴起 D. 新航路的开辟
|
4.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英格兰领主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动采纳货币地租。15世纪以后的领主采纳货币地租则主要是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这表明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主要原因是 A. 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经济 B. 手工工场需要大量货币 C. 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D. 商品经济在农村的渗透
|
5. 难度:困难 | |
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 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 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 D. 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
6. 难度:困难 | |
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B. 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C. 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D. 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
7. 难度:中等 | |
15﹣18世纪的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时期,极力推崇重商主义。后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该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使本国处于贸易出超地位,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重商主义理论 A. 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C. 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 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
8.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 西方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9.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A. 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 B. 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 C. 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 D. 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
10. 难度:困难 | |
《世界文明史》表述,“据估算,16﹣﹣17世纪明朝白银流入量约合3000吨许,而外国人估算更多,认为这一时期美洲、日本生产的白银3.8万吨,其中流入中国的有7000或1万吨。”下列问题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①明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②明朝商品经济发展 ③新航路开辟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明清时期大量白银转化为工业资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1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 西欧封建制度解体的速度加快 B. 从分散走向整体 C.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D. 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展到世界各地
|
12. 难度:简单 | |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 A.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 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C. 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后形成
|
13. 难度:中等 | |
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写道:“5000年前,尼罗河谷的居民开始用文字记录他们的历史。……从尼罗河流域,文明转移到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布达米亚。接着,是克里特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兴起…到16世纪,文明再次西转移,使得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导致“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世界霸主”的主要原因是 A.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衰落 B.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C.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D. 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
|
14. 难度:简单 | |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商业战争”的失利 D.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
15. 难度:简单 | |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A. 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 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 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 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开端。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三 1970年,33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产值仅108美元,而21个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则高达3129美元;而到1992年,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33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产值仅279美元,而21个发达国家人均产值则高达22185美元。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概述从1500年前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民族是如何从分散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的。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正确吗?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我们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
|
17. 难度:中等 | ||||||||||||||||||
社会在不断发展。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都需要用辩证、综合视角去审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馬可•波罗行记》(简称《行记》向西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但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争论已久。 表:两派争论情况
概括两派学者的分析角度,任选一组争论进行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