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这表明周代 A. 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 B. 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C.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 D.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
2. 难度:中等 | |
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 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 B. 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 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 D. 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
3. 难度:中等 | |
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 A. 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 C. 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D. 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
|
4.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 A.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B.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 C.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 D.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
5. 难度:中等 |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农耕经济的领先 B. 自然经济的解体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重农抑商的风气
|
6. 难度:中等 | |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
7. 难度:困难 | |
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 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B. 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近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8. 难度:困难 | |
1933年12月31日,凯恩斯在信中敦促罗斯福将NRA(全国工业复兴署)束之高阁,称NRA.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而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对此,凯恩斯解释说:“只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凯恩斯旨在 A. 反对政府行政职能过大 B. 避免国家出现财政赤字 C. 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 D. 防止盲目竞争引发过剩
|
9. 难度:中等 |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明理学( ) A.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 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C. 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
10. 难度:中等 | |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在其《论家庭》一书中说:“人的欢乐不在于过闲散的、无所事事的生活,而在于进行工作和活动。”他还宣称一个人应当有三样东西:房子、土地和商店。据此可知,阿尔贝蒂 A. 大力宣扬了理性主义 B. 追求俗世生活的幸福 C. 希望实现财富的均等 D. 改变了城市的消费观
|
11.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材料二 1860年后,天津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脱颖而出,由一个近畿的府属县城,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近代工业陆续兴起,私人工业也有重要发展。各国租界林立,占地达24700亩,是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建筑先后出现,其中包括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洋行、银行、商场、俱乐部、电影院等。 ——摘编自唐诗《近代天津开埠与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近代天津城市所具有的特点。简析以天津为代表的近代城市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运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马克垚关于人类文明史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4. 难度:困难 |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
15. 难度:中等 | |
【选修2——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之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部阵营旋即进入冷战。作为迎合冷战思维的产物,美国以麦卡锡为代表的保守政治力量在国内刮起一股政治“红色台风”,在美国掀起了麦卡锡主义,以驱除共产党分子和共产主义思想为名,向美国任何进步组织、进步力量和进步分子高举镇压大旗,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诋毁自由派人士的声誉,打击进步力量和组织。一时间,风声四起,乌云密布,大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面对这股铺天盖地的“红色台风”,众多美国的自由派和社会进步人士心神不宁,唯恐“共产党帽子”一不小心扣到自己头上,由此累及自己的名声和生涯,甚至连累家人、朋友,把他们列入麦卡锡“追踪红色分子”运动的“黑名单”之中。即使是普通百姓,此时的日子也不安宁好过。为了躲避任何可能发生的“人灾之祸”,以言论自由信条为圭臬的美国人,乖乖的做人,唯恐一不小心失言失行,授人把柄,最终落得个“红色分子”的罪名……这个以冷战思维为主旋律、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思想年代,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作“共识年代”,我们称这个时代为“冷战文化时代”。 ——《美国文化史纲》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雅尔塔体系下冷战形成的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思想对美国的消极影响。
|
16. 难度:困难 | |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