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研究者指出“长子(嫡长子)作为一族之长、一家之长,他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存在。他们无论是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在个性特征上,都与其他人截然不同。”下列与这种 “长子情结”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是(   )

A. 禅让制    B. 君主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

A. 天下为公    B. 等级森严    C. 地方分治    D. 注重血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秦汉时期的“九卿制”是古代专制社会的行政制度。观其职能,奉常、少府、宗正等负责皇室宗族事务;廷尉、典客等则纯粹管理国家事务。这本质上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   )

A. 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B. 选贤任能,唯才是举

C.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D. 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卡尔•魏特夫曾在其著作《对于极权力量的对比研究》中指出,“治水农业是产生东方专制主义的主要原因。因为大规模的治水需要协作,需要一体化计划和广而复杂的全国性组织网……”。由此推测,专制主义一定程度上(   )

A. 有利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B. 有利于实现国家“大一统”

C. 有利于“民本”思想的形成    D. 有利于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表1: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

 

唐德宗

公元779-804年

唐宪宗

公元805-820年

唐文宗

公元826-840年

唐宣宗

公元846-859年

门荫入仕者

10人

4人

3人

1人

进士入仕者

13人

17人

19人

20人

 

表1反映了(   )

A. 科举制度影响政治结构    B. 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 分散相权适应统治需要    D. 中国政治制度日益封闭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宋会要辑稿》载:“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太宗实录》载:“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能分割宰相之权,应当有一定的实权。这反映出(   )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

C.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D.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元初的行省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一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材料反映元代行省   

是中央常设机构

是最高地方行政区划

拥有行政和军事等事权

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指出:“在明成祖(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1425年在位一年)两朝的实录中,甚至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这表明(   )

A. 内阁正式设立于明仁宗之后    B. 官修史书刻意隐瞒真相

C. 内阁当时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D. 内阁未能参与朝政决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

A. 标志着行政体系的成熟

B. 增强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 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D. 降低了监察部门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与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相比,“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出现

A. 有利于实现自强和求富

B. 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

C. 表明近代海权意识增强

D. 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国》(27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日)、《支那人归国》(29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 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

B. 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

C. 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

D. 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

A. 洋务运动前后    B. 百日维新期间    C. 清末新政时期    D. 辛亥革命以后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毛泽东说: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下列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二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建立民主共和国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 “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 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 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下面是1948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对电文中“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的合理解释是

A. 扭转了国共谈判中被动不利的局面

B. 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奠定基础

C. 有利于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

D. 为战略决战的展开提供有力支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图两枚邮票中涉及的地区,在相关法律的规定下(   )

A. 都享有独立的外交权力

B. 都需维护国家统一为前提

C. 都享有高度的地方自治权

D. 都能加入地区性国际组织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这篇讲话

A. 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B. 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C. 主张解决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    D. 认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赫鲁晓夫的走狗”。在当时,这种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黑屋外交”(   )

A. 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    B. 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    D. 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 国王

B. 议会

C. 内阁

D. 最高法院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883年,美国颁布“彭德尔顿法”,规定政府的公职人员必须经由公开考试才能任用,公职人员须接受定期考核,其任职不受总统、议员竞选等结果的影响。美国设立此法案

A. 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B. 有利于政党操控选举结果

C. 旨在缩小总统的职权范围

D. 打击了公职人员的积极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871年的巴黎公社和1917年的十月革命前后只差40多年,然而两事件结果迥异,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是否有相对缓和的国际环境    B. 是否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C. 是否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D. 是否有较为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冷战史学者文安立认为:“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亚非拉地区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

A. 美苏争霸加剧国际局势紧张    B. 美苏冷战消除世界南北差异

C. 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D. 冷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量“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权贵的既得利益,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谘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时政治参与主体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以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时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从中外历史的进程来看,19世纪60年代具有重要的地位。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资本主义”、“工人阶级”、“工程师”、“民族”、“自强”等词汇的出现和频繁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从下表中提取历史信息,围绕“1860年代”这个主题,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时间

事件

1858-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

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860年

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79亿美元

1861-1865

美国南北战争

1861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1864

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英国成立

1864-1871

德国统一的王朝战争

1866

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

1868

日本明治维新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题文)(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晚期,割据的潘镇对所管辖领地内的矿治实行政府垄断。节度使私开钢矿铸币,造成唐晚期货币发行的混乱局面。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发生。北宋初年,政府对矿业开采及其冶炼权力进行改革,先后颁行了《严禁民众开矿令》、《矿冶章程》、《招募矿匠律令》等法律条文,在矿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打破了以往仅有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机构的管理体系,设立冶铸司作为管理矿治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体系。在官府的直接监督下允许民间探矿、报矿,并给予报矿人矿产地的优先承买权。亦明令禁止特殊场地的勘探和开采,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当地居民的利益。矿冶生产经营模式以招募制和承买制为主。宋代矿冶生产的兴旺和发达同时,矿冶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亦随之完备。这一改革促使矿业生产十分发达,宋代矿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高峰阶段。

——摘编自李强《我国矿业管理机构改革纵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特点。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近代规模宏大的南开系列教育体系创办者张伯苓语录:“我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诸君当知,中国近来之巨患不是来自有形之物质,而在缺少无形之精神。精神聚,虽亡非真亡,精神涣,不亡亦抵于亡。”“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即:注重体育,锻炼健强之国民;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注意精神的修养……”“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吾人所谓土货的南开,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

——《近代教育家的光辉典范——张伯苓先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