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为: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C.外交官员的卖国 D.广大人民的麻木
|
2. 难度:中等 | |
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在波普尔看来 A. 对马克思主义应该完全予以肯定 B.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核心 C.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D.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工业社会的某些特征
|
3. 难度:中等 | |
清代军机处能够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这意味着它 A. 制约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 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 C. 压制了相权的恶性膨胀 D. 改变了政治制度的本质
|
4. 难度:简单 | |
2013年3月25日,新一届(香港)行政长官选举进行,梁振英当选为新一届行政长官。梁振英领导的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据下列哪些原则治理香港?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③依法治国④高度自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5. 难度:简单 | |
有的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
6. 难度:中等 | |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者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里描述的侵华战争结果是 A.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得天津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C.割让了台湾给日本 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7. 难度:简单 | |
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在议会大楼前 ①威廉二世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②帝国宰相俾斯麦由联邦议会选出 ③帝国宰相俾斯麦既对议会负责也对威廉二世负责 ④威廉二世还拥有立法大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8. 难度:中等 | |
对联也能反映历史。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民国初期历史现象的是 A.“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B.“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 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凤呜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
9.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史上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
10. 难度:简单 | |
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一百年后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它们”即 A. 美国和苏联 B. 德国和意大利 C. 美国和中国 D. 英国和德国
|
11. 难度:简单 | |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 A. 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 B. 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 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D. 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
12. 难度:简单 | |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
1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A.联合国的作用更加凸显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C.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形成
|
14.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将其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问题时,开始侧重于暴力革命,后来也注重和平过渡。十月革命最初也贯穿着暴力起义的主旋律,并兼有和平夺权的考虑,但最终引发阿芙乐尔号“炮声”的是 A.《四月提纲》的提出 B.7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 C.俄军前线战事失利 D.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
15. 难度:中等 | |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6. 难度:中等 | |
“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A. 平津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
17. 难度:简单 | |
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 A.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
18. 难度:中等 | |
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必须经人民投票决定的有 ①具体的法律 ②总统的产生 ③议员的产生 ④最高法院法官的确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 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 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 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 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
20. 难度:简单 | |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封建主的彼此猜疑 B. 分封制的固有弊端 C. 周天子的穷兵黩武 D. 东周时期的文化凋落
|
21.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义和团运动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
2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 A.颁布了《土地法令》 B.推翻了沙皇统治 C.颁布了《和平法令》 D.推翻了临时政府
|
23. 难度:中等 | |
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
24. 难度:简单 | |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全面抗战时期
|
25. 难度:中等 | |
“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1895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这是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有 A. 4处 B. 3处 C. 2处 D. 1处
|
26.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对于严重的案件即使证据不足,也可以判定有罪 C.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D.主要依据法律和法学家解释对罪行进行判决
|
27. 难度:简单 | |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先后已经有十几个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跨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如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等影响也不断扩大。这一状况( ) A. 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B.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 推动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D. 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
28. 难度:简单 | |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该材料( ) A.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B. 平衡议会和国王的权力 C. 说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D. 说明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
29. 难度:中等 | |
《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一、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祸首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这说明义和团运动被绞杀后( ) ①列强将中国民众当作主要惩罚对象 ②清政府完全顺从了列强的侵华要求 ③列强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 ④清政府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
30.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普选权在此以前一直被滥用,或者被当作议会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选举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这里马克思肯定了( ) A.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 B.巴黎公社的选举制度 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D.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
|
31. 难度:简单 | |
2012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阅读材料,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二 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三 (上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32. 难度:中等 | |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相同的历史要素。 (2)结合材料说明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的不同之处,及这种不同反映出的当时国际关系突出特点。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说明存在的不足之处。
|
34.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列举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简明扼要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从这四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
35. 难度:中等 | |
英国的制度创新 当法国在不断强化专制体制的时候,英国却在17世纪经历了一场革命,结果把专制制度推翻了!英国的革命是一个信号,表明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继续前进。1688年,英国再次爆发革命,称“光荣革命”,这次“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 ——钱乘旦《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1)上文中“英国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 (2)“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3)英国的“光荣革命”如何“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