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
2. 难度:简单 | |
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 C.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 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
|
3. 难度:简单 | |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美苏即将爆发战争 B. 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 C. 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 D. 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
|
4. 难度:简单 | |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 宗法制 B. 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制 D. 郡国并行制
|
5.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据此,恩格斯认为( ) A. 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 B. 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C. 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 D. 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
|
6. 难度:简单 | |
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道:“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 A.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
7. 难度:简单 | |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 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中国振兴 ④国际恐怖组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
9. 难度:简单 |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律制度逐步健全的表现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 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0. 难度:简单 | |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强盗们(在圆明园)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上了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为此,大清国士大夫 A. 开始投资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开展了洋务运动 C. 支持义和团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 掀起了“实业救国”运动的高潮
|
1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该学者的观点强调了 A.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
12. 难度:中等 | |
对联也能反映历史。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民国初期历史现象的是 A.“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B.“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 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凤呜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
1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英国侵略香港地区示意图,下列与该地图形成有关的条约是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④《改订条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 A. 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 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公民法不断调整 C. 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D. 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揭示了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特征是( ) A.发展历程曲折 B.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C.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D.德国的民主制度深受专制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分子干扰
|
16. 难度:中等 | |
“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杨秀清去了孔庙,这让高呼“打到孔妖”的宗教领袖洪秀全相当尴尬。由此开启了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上帝路线之争。”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洪秀全代表传教士的利益 B.这是世俗权利之争的延伸 C.杨秀清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D.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理论指导
|
17. 难度:简单 | |
“法国大革命掀翻暴君御座,一个令他们翘首盼望的民主共和国已经来临。但刀光剑影、鲜血喷洒、社会动荡、草菅人命的现状使他们深感惊悚”,上述材料反映了法国共和制长期不能确立的原因是( ) A、共和国期间,政局难以稳定 B、共和制造成了自由和民主的沦丧 C、君主制更能维护政局的稳定 D、法国的共和制缺乏经济基础
|
18. 难度:简单 | |
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B. 联邦最高法院对宪法负责 C. 国会与最高法院之间存在权利制衡关系 D. 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
19. 难度:简单 | |
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已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
20. 难度:简单 | |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A. 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 B. 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 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D. 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
2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 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出现交替上升状态 B. 被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C. 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 D. 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
|
22. 难度:中等 | |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 A. 北京、八国联军、赔款 B. 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 C. 北洋军阀、合作、北伐 D. 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
23. 难度:中等 | |
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比较,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 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加
|
24. 难度:中等 | |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最重要的表现是 A. 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 D. 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
25. 难度:简单 | |
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
26. 难度:中等 |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 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
27. 难度:简单 | |
法国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 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 创立三公九卿制度
|
28. 难度:中等 | |
2012年打赢官司的秋菊发家致富后又当选为村长,计划全家出游带孩子见见世面。与图文有关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B.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加强 C.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 D.台湾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
|
29. 难度:中等 | |
1984年7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21世纪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 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④政府将正视侵华,勇担责任。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30. 难度:简单 | |
“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包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
31. 难度:中等 | |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欧洲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争取民主法治的伟大斗争,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普鲁士胜利引起的一片狂欢声中,在拿破仑帝国倾覆后的废墟上,在饥饿的、时刻准备战斗的巴黎人民面前,俾斯麦正式宣告了新的德意志帝国的成立。”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72米长的镜厅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大业至此完成。 ——《大国崛起·德国篇》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普法战争对法国和德意志政治体制演变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根据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归纳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2)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3)“冷战”持续了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3.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二 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是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德国海军中的起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在全欧洲增长的最高表现;其次,帝国主义为扼杀俄国革命而媾和的威胁)和军事形势(俄国资产阶级和克伦斯基之流已经明确地把决定彼得格勒让给德国人),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以及第二次科尔尼洛夫叛乱显然已在准备军队撤出调往彼得格勒,哥萨克包围明斯克等等 ——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1917-年10月23日) 试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从革命形势、革命策略和结果三个方面简要评述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过渡中革命策略的变化。
|
34. 难度:简单 | |
2012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阅读材料,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二 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三 (上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3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物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密尔指出:“国家的主权权力属于全体人民或公民,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行使这种权力。” 材料三 用豆子拈阄的方法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雇佣一个舵手、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 ——苏格拉底 材料四 它可以假借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形成的道义的力量,坚定地、迅速地和顽固地去实现独夫的意志。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何异同? (2)材料三、四评论的是哪一个材料中的政治制度?你如何理解这些评论?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避免材料三、四中的情况发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