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据此可知

A. 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    B. 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C. 宗法与分封制度间的紧密关系    D. 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这一变化使得

A. 决策机制更加完善

B. 政务处理更为快捷

C. 皇帝权威有所加强

D. 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按雅典城邦旧制,公民担任公职是尽义务,一律不给工资,甚至要由自己负担有关开销。伯利克里时期,首先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给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到参加公民大会均可领取津贴。城邦的这些变化表明

A.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

C. 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

D. 公民广泛参政有了经济保障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1688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这反映了“光荣革命”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 使国王“统而不治”

C. 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D.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 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 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 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A. 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C. 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

D. 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 推动力封建专制的发展

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A. 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 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C. 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D. 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A.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 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 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 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

A. 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 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相关法规。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开始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 积极扶植官僚资本企业

C. 奖励实业顺应时代潮流

D. 主动变革社会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孙中山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和1919年改名的中国国民党,参与者不多。但到了1920年代前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激增,其主要原因是(  )

A. 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政策

B. 孙中山发起护法战争,维护了《临时约法》

C. 北伐战争爆发,有识之士加人中国国民党

D. 国共两党正式决裂,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主要的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中共中央这一方针

A. 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

B. 推动了农村的土地革命

C. 标志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D. 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A. 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 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

C. 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

D. 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评论者说:“俄国的革命来得太迅速了。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临时政府迅速地步沙皇政府的后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它没有改编沙皇旧军队建立自己的武装

B. 它未阻止列宁等领导人回到彼得格勒

C. 它继续沿用沙皇政府的外交政策

D. 它没有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文学沙龙”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

A. 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B. 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C.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D. 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A. 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B. 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 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D. 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二、null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国家社会主义……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据此推断孙中山

A. 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

B. 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

D. 认为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19214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这些决定(    )

A. 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

B. 直接导致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C. 体现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

D. 反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61年,中共中央提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其中“调整”就是“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即尽可能提高农业发展的速度,提高轻工业发展的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据此,“调整”的直接作用是

A. 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

B. 发展轻工业以带动城市的经济改革

C. 取消人民公社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D. 彻底否定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 经济全球化就是进行殖民侵略

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

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利益的失衡

D.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受益者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图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1876年创作的《加莱特磨坊的舞会》,着意于表现自然光色的变化。他说:“自然之中,绝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贫穷的乞丐是平等的。”雷诺阿的画作风格及其观点说明了

A. 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反差

B. 民主、自由、平等理想的实现

C. 人们开始重视对光和色彩的研究

D. 工业时代科技发展和观念变化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结构在哪个时段比较合理的?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今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的原因。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言

出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摘编自叶小文《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2年1月9日,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成立,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1月19日,《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指出:“各省都督府或省议会鉴于学校之急当恢复,发临时学校令,以便推行。”此外,《通令》还包括:清末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注重小学手工科,体操科应注重兵式;中学不分文、实科。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认为清末教育宗旨中“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

1912年4月,蔡元培邀请范源濂担任教育部次长。蔡元培说:“现在是国家教育创制的开始,要撇开个人的偏见、党派的立场,给教育立一个统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计。我之敢于向您提出这个请求,是相信您会看重国家的利益超过了党派的利益和个人的得失以上的。”蔡元培聚集了一大批思想新、视野开阔、有学识、积极肯干、朝气蓬勃的教育人士。记者黄远庸评论说:“教育部新旧杂用,分司办事,俨然有建设气象。”鲁迅也曾回忆道:“说起民元的事来……当时我也在南京教育部,觉得中国将来很有希望。”

——摘编自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通令》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初教育改革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