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时“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这是因为

A. 工商业奴隶主获得了政治权力

B. 下层平民获得部分政治权力

C. 以财产资格代替部落血缘资格

D. 因债务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下列措施能体现他的这一改革理念的是

A. 颁发解负令”    B. 实行陶片放逐法

C. 成立五百人会议    D. 向低等级公民发放津贴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前,城邦公职人员由贵族会议“自行选举”。改革后,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一变化有利于

A. 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B. 民众参与城邦一切政务

C. 产生高素质领导者    D. 雅典平民掌握国家权力

 

二、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梭伦改革后雅典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 战神山议事会

B. 四百人议事会

C. 公民法庭

D. 公民大会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假如穿越到古希腊梭伦改革时期,作为平民的你能享受到的政治权利是

A. 参加五百人议事会

B. 参加公民大会

C. 领取工资和观剧津贴

D. 参选首席执政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政治家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柏拉图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在国家机构民主化方面的改革措施有

①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②以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④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治,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 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制    B. 禁止自由买卖土地

C. 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D.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①废井田

②奖励耕织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统一度量衡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  

A.重农抑商           B.废除世卿世禄

C.建立县制           D.制定连坐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错误的是

   

A.各国争相变法                         B.百家争鸣

C.铁犁牛耕出现推广                    D.土地国有化趋势加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齐国实行了相地而衰征 的新税制,其主要历史作用是

A、促使耕地转向私有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减轻农民负担                 D、确立封建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兵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秦国商鞅变法提出的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A.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B. 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C. 发展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D. 限制旧贵族的权力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A. 商鞅变法

B. 1861年改革

C. 王安石变法

D. 孝文帝改革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充分反映出

A.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 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

C. 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D. 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有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 汉化政策的影响

D. 雕刻工匠技术水平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

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

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

④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主督护制         D、行省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成功的原因有

①适应了中原故有的农业生产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坚定的改革态度

④北方胡汉各族民众支持改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四、null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以下对材料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

C. 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

D. 北宋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 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 触动了显贵的利益    D. 以失败而告终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 增加赋税    B. 澄清吏治    C. 培养人才    D. 充实边防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他限制封建大商人操控市场

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           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此,他制定的“富国”之法有

①改组太学

②方田均税法

③置军器监

④农田水利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图为某著作封面,书名为《文采与悲怆的交响:960年至1279年的中国故事》,本书所载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有

A. 统一多民族国家首创

B. 东亚文化圈正式形成

C. 重文轻武观念的强化

D. 君主专制制度的巅峰

 

六、简答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

请问:

(1)当时社会危机有哪些表现?

(2)王安石变法涉及财政、军事、教育等多方面,请概述其中有关教育改革的措施?

(3)你如何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

 

七、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