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   (    )

 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           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

 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  D.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 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 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 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为保证理想社会政治秩序的建立,宋代士大夫亦努力“致其君为尧舜之君”。为此,朱熹认为儒学应该致力于

A. “正君心”

B. “格物致知

C. “本心体悟”

D. “致良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其民主性的是

A.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 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 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怛罗斯发生战争,唐军战败被俘虏2万余人,其中包括一些手工工匠。学者季羡林称这一次战争是“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转移”,该技术可能是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活字印刷术

D. 火药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

A. 《抱朴子》    B. 《武经总要》    C. 《萍洲可谈》    D. 《梦溪笔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见下图)。此画的风格应为

A. 宫廷画

B. 文人画

C. 民俗画

D. 人物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

A.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C.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落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若委实冤枉,如今是三伏天道,下尺瑞雪遮了窦娥尸首。看这楚州亢旱三年。”这种文学的表达形式,在何时最盛行(  )

A.魏晋       B.唐

C.宋          D.元

 

二、null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某高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

A. 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B. 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

C. 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

D. 有请“德赛”两先生——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A. 毛泽东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迅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 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B. 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C.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D. 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科学技术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书籍或报刊中,体现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是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民报》         D.《新青年》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关注民生问题一直贯穿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A.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 反对民族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C. 限制小私有者

D.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A. 土地革命路线

B.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国共合作方针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民国十四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该文章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

B. “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

C. “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D. “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思想基础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图是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B. 体现了有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发展

C. 体现了教育领域中的“改革开放”

D. 体现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A. 新中国建立初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各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 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

B. 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

C. “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

D. 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成功探月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标志着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可喜的成就。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南优2号”籼型水稻选育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了由美国休斯敦飞机公司制造的.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与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卫星发射成功后很快便投入服务,第一个客户是缅甸卫视。该事件表明中国

A. 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 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C. 航天技术超越美国

D. —箭多星技术领先世界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美称的伟大作品是

A. 《麦克白》        B. 《十日谈》    C. 《哈姆雷特》    D. 《仲夏夜之梦》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

A. 体现了启蒙思想

B.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 彰显了冒险精神

D. 适应殖民扩张要求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明确指出人民有革命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盂德斯鸠    C. 卢梭    D. 狄德罗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伏尔泰在其著作《天真汉》中借主人公天真汉之口说“我每天都发觉,那本书(指《圣经》)里不让人做的事,大家不知做了多少,让人做的,却一件也不做”。其用意主要是

A. 号召人们粉碎教会邪恶势力

B. 告诫人们不要相信《圣经》

C. 告诉人们不要信仰上帝

D. 引导人们按照《圣经》的要求去做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雕塑家罗丹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的共同原因和条件是(  )

政治氛围的宽松     政治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化教育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四、null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爱因所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

A. 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

B. 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

C. 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D. 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20世纪上半期,有科学家认为:假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会与物质一同消失。支撑其观点的科学理论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天演论

C. 相对论

D. 加速度定律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影响。材料中“……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中的“精神发展”指哪些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两者的本质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又进步在哪里?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